八、第六条调整为第七条,第(三)、(四)项分别修改为
“(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婚育证明,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合同;
(四)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增加三项分别作为第(六)、(七)、(八)项:
“(六)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并为独生子女户、农村双女户提供奖励和有关保障;
(七)配合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违反计划生育规定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职责。”
九、第七条调整为第八条,第一款修改为:“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对流动人口进行以下管理与服务:”第 (二)、(三)、(五)项分别修改为:
“(二)查验婚育证明,核实、登记生育节育情况;
(三)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五)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档案;”
增加五项分别作为第(六)、(七)、(八)、(九)、(十)项:
“(六)与辖区内负有计划生育经常性管理责任的单位、个人签订计划生育合同;
(七)与已婚育龄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建立联系,并通报有关人员的避孕节育和生育等情况;
(八)对用工单位及雇主等责任人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九)对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流动人口依法予以处理;
(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职责。”
删去第二款。
十、增加一条作为第九条:“流动人口户籍所在地、现居住地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加强联系与协作,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准确反馈育龄妇女婚姻、生育、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情况等信息,逐步建立网络查询系统,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计算机管理。
计划生育、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人事和卫生等部门,应当相互提供有关的流动人口信息,共享资源。”
十一、增加一条作为第十条:“流动人口离开户籍所在地应当在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婚育证明。在到达现居住地15日内,持本人的身份证件和婚育证明,向现居住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交验婚育证明。婚育证明不完备的,应当在30日内补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