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条 组织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防灾、减灾的需要;
(二)有适宜的天气条件;
(三)有飞行管制部门批准使用的临时空域和作业时限;
(四)与飞行管制部门和市气象主管机构指挥中心保持通讯畅通;
(五)有符合规定的指挥、操作人员;
(六)高射炮、火箭发射装置技术状态良好,炮弹、火箭弹符合技术标准;
(七)避开人口稠密区和重要设施;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五条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应当使用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严格按照作业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
第三十六条 作业单位在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中,接到市气象主管机构停止使用空域的指令或者发射装置出现故障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
第三十七条 需要跨县(市)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由市气象主管机构统一组织、指挥。
第三十八条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后,县(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和效果调查,如实登记作业时间、作业方位、耗弹数量、作业前后天气实况及作业效果等,并及时报市气象主管机构。
第三十九条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发生安全事故,应当及时向县(市)有关部门和市气象主管机构报告,由有关部门按照规定处理;对重大安全事故,市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向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四十条 市、县(市)气象台站应当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要,向作业单位及时无偿提供气象探测资料、情报、预报。
农业、水务、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根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需要,向作业单位及时无偿提供有关灾情、水文、火情等资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单位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或者使用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作业设备的,由市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可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气象主管机构按照管理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取消作业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