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增加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尤其是进入高等职业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适当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毕业生接受本科教育的名额。适度发展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开展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沟通的综合课程教育试验。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优化培训过程。
15、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支持、帮助职业学校建设和发展生产实习基地和校办产业。鼓励农村职业学校开发荒山、荒坡、荒滩,兴办农业产业化项目。产业部门和企业组织要积极帮助职业学校发展校办产业,为职业学校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技能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
四、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16、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构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支持体系。在建好西北师大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同时,重点建好3—5个省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各地也要建立相应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形成国家、省、地三级培训网络,加快职教师资培训步伐。
17、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培养一批高水平的能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的省、地级骨干教师和专业学科带头人。要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推动教师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称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广泛吸引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职业学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和“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18、在职业学校推行教师全员聘任制和管理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职务聘任制度,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资格评审要突出职业教育特点,改进评审办法。重视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逐步实行校长持证上岗制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懂职教、有开拓精神的职业学校管理队伍。
五、大力扶持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
19、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是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要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协调发展各类教育,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要在农村办好一批骨干示范职业学校。农村职业学校要加强与企业、农村科研和科技推广单位的合作,发挥专业优势,实行学校、公司、农户相结合,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鼓励高校参与和支持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支持县、校挂钩,结对帮扶的做法,坚持派教师下乡支农、支教的制度。在农村初中继续推广和实施“绿色证书”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