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强化制度创新。重视政策和法制环境的创造,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经济对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加强科技产业化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强军民结合,发挥国家科技政策和宏观科技管理制度的引导、规范和激励作用,建立和完善国家创新体系。
5.体现区域特色。针对我国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问题,强调因时因地制宜,使科技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依靠科技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6.注重开放环境。科技规划研究和制定要有国际视野,制定过程中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特别要注重吸纳专家的建议,使之成为全社会集思广益、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
二、重点研究的若干战略问题
1.研究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公共健康、生态环境等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科技的影响,分析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和新的阶段性特点,客观评价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出科技的发展战略、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
2.研究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迫切需求,分析技术发展的机遇和趋势,筛选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保障国家安全迫切需要科技支撑的战略性问题和重大瓶颈问题,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3.研究影响科技发展全局的重大科学前沿问题和战略高技术问题,提出科学技术发展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以及重点学科布局的方案,增强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攀登世界科技高峰。
4.研究我国区域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因地制宜,提出区域科技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地方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协调发展。
5.研究如何加强科技基础设施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出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科技产品和服务的总体部署。
6.研究科技体制改革进程,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组织框架,理清政府、市场和科技创新主体的定位与功能,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7.研究提出开发我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和提高社会公众科技素养的总体思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
8.研究如何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以及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的体制和机制问题。
9.研究促进科技发展的法制环境,提出立法和重大政策的建议,为科技发展提供法律和政策支撑。
三、规划的时限及体现形式
本次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规划文本由《2006-2020年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和《2006-2010年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计划》(简称“十一五”科技计划)组成。
纲要是我国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纲要将在充分考虑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等宏观背景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我国科技的战略地位,明确新时期我国科技长远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战略目标,确定科技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提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配套政策措施,以指导和引导全社会的科技工作。
在纲要的指导下,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的总体部署,制定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明确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阶段目标和科技发展战略重点,确定若干重大科技专项,集中各方面资源予以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