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保险业发展的意见
(川府函[2003]248号 2003年10月19日)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发展保险业对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壮大保险业是我省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内在要求。自80年代初期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省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其发展与我省西部经济强省、人口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称,存在着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地区发展不平衡、公众的风险和保险意识不强以及保险市场需求不旺等诸多问题。为加快保险业发展,充分发挥保险在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作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四川保险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加快保险业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融通资金、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能从多方面为政府、企业、家庭分散风险、减轻负担,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保险业发展步伐,充分发挥保险在推进四川新型工业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壮大第三产业和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经济助推和社会稳定作用,对发展社会生产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现实而重大的意义。
加快保险业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满足我省多层次社会保障需要的重要举措。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我省一大批基础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相继开工,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大,产生了大量新的保险需求,需要保险业提供有效的配套服务和保险保障。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商业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补充,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满足多层次保障的需要,提高我省社会保障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加快保险业发展是四川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第三产业,保险业不断为社会提供各类保险产品,能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通过促进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保险业,可以充分发挥保险业经济补偿、融通资金、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的职能,为四川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保障服务。大力发展保险业,不仅能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能发挥后发优势,推动社会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
加快保险业发展是尽快改变四川保险业现状的现实选择。我省保险业的发展速度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GDP比重)相差0.8个百分点,仅占全国水平的73%;保险密度(人均保险消费)相差114元,仅占全国水平的52%;保费收入占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重相差近0.6个百分点,仅占全国水平的83%,且差距有逐年拉大的趋势,我们务必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加速发展四川保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