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权对排污单位进行检查和监测,被检查单位应当如实反映情况,并提供有关的技术资料。检查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单位保守秘密。
拒绝现场检查或者弄虚作假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可给予警告或者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章 防止地表水污染
第十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水利等有关部门对市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按照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和保护目标,并参照水功能区划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执行的水质标准,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
区、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区县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按照水体的环境功能要求和保护目标,以及不影响市属和相邻区县河流、水库水质保护要求的原则,并参照水功能区划划分水环境功能区,确定执行的水质标准,报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八条 市属河流、湖泊、水库、渠道等水域划分为饮用水源、备用饮用水源、农业用水、城市景观用水、一般景观用水等水环境功能区,具体范围按照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可以对生活饮用水源地、城市景观水体和其他具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划定保护区,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行,并应当采取措施,保证保护区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第二十条 对饮用水源的污染防治和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
天津市引滦水源污染防治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在备用饮用水源水域、城市景观用水水域及其环境保护带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向水体排放污水,河道上的闸、坝、口、门必须封闭,禁止漏污;
(二)禁止新建排污口;
(三)禁止向水体倾倒被污染的积雪;
(四)禁止集约化养殖鱼类、家禽;
(五)禁止将农田沥水、鱼池弃水排入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