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2.发展重点。
  (1)种业建设。加强种质创新,在引进国内外优良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开发地方特色品种,壮大一批高标准的种苗、种子繁育企业。
  (2)市场流通。重点培育20个左右的花木名牌产品,10个花木批发交易市场,完善省、市、县三级花木协会网络,培育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开拓国际市场。
  3.优势区域。重点建设苏南设施盆花苗木花卉区,苏中苗木盆景花卉区,淮北观赏乔木花卉区和反季节切花花卉区,以及宁镇丘陵名花草坪花卉区等4个优势产区。在优势区域内建立18个万亩以上的各类观赏苗木生产基地,12个年产500万盆高档花卉基地,2个千亩商品盆景基地,4个反季节鲜切花生产基地。
  (八)优质水果。
  1.主攻方向。一是优质水果的引进与选育,提高种质创新能力;二是无公害基地建设与技术推广,提高产品质量;三是加工、储运、保鲜技术的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水果总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260万吨,总产值42亿元,人均果品占有率达35公斤,优质果率达80%以上,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以上。全省建立无公害优质水果生产基地200万亩,建成10万亩无公害水果生产示范县6—8个,建立苹果、梨、葡萄及小水果4个果树良种繁育中心。做大做强优质水果品牌10个,认定认证无公害水果300个,改扩建5个区域性大型果品交易批发市场,建立10个生产基地县产地批发交易市场,果品冷库贮藏能力达到8万吨,其中发展气调冷库1万吨,建设完善水果分级包装流水线10条,果品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培育壮大果品加工、生产营销及市场龙头企业16家,建立果树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县、乡两级果树技术服务体系。
  2.发展重点。
  (1)种业建设。优质水果的引进与种质创新,建立果树良种繁育中心。
  (2)果品加工。重点发展优质水果分级、包装与保鲜贮藏,果汁、罐头、果酒加工。
  (3)市场流通。发展贮藏加工流通,全面提高优质果品市场竞争力,努力扩大出口,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全面推进水果产业化进程。
  3.优势区域。重点发展优质梨生产区、优质苹果生产区、优质桃生产区、应时鲜果生产区、加工水果生产区。
  (九)茶叶。
  1.主攻方向。一是茶叶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无性系良种比例;二是无公害生态茶园和高标准制茶设备和环境建设,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三是茶叶品牌建设,提高江苏茶业竞争力。
  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至5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5万亩,比例为30%,名茶生产基地40万亩,无公害茶叶基地45万亩;茶叶总产量24000吨,其中名特茶12000吨,比例占50%,绿茶销售占江苏省绿茶市场65%以上的份额,茶叶深加工产品年消耗中低档茶叶原料8000吨,产品外销率达70%;茶叶年总产值15亿元,投产茶园亩产值3200元;培育在国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名茶品牌20个,培育一批对全省茶叶行业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2.发展重点。
  (1)种业建设。加强新品种引进与选育,发展优良无性系良种扩繁。
  (2)茶叶加工。进一步提高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扩大在食品、医药、保健等领域的应用。
  (3)市场流通。在坚持产加销一体化的基础上,组建行业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加强联合,做大做强品牌,完善批发交易市场,拓宽销售渠道。
  3.优势区域。重点扶持和发展环湖低山丘陵和宁镇扬丘陵茶叶优势产区。
  (十)优质瘦肉型猪。
  1.主攻方向。一是种质龙头企业建设,扩大供种能力,推进种质产业化。二是优质瘦肉型猪基地建设,发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企业,扩大商品猪规模。三是肉类加工、运销等龙头企业群体的培育,打造品牌,扩大市场份额。
  发展目标:到2007年,建成5—10个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国家级或省级加工龙头企业集团。建成5—10个规模较大的种质龙头企业集团,成为华东地区或全国的供种基地。全省出栏优质瘦肉型猪1800万头以上,其中苏太杂优猪800万头,总产值115亿元;农民增收18.8亿元,人均增收40.5元。优质瘦肉型猪占全省出栏商品猪的比例达60%以上,年出栏5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比例达50%以上。全省年出栏无公害商品猪900万头,占出栏优质瘦肉型猪的比例达50%;以连锁专卖和超市销售为主体,主攻江、浙、沪三个地区市场,形成3—5个国内著名产品品牌,形成市场竞争主体。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