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2003-2007年)的通知

  (三)高品质棉花。
  1.主攻方向。一是加快高品质棉新品种(杂交组合)选育,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改进高品质棉加工技术,加强高品质棉适纺性试验;二是提高高品质棉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棉农合作组织,发展订单生产,建立健全棉花市场体系;三是产业基地建设,加强棉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发展目标:到2007年,育成(含引进)适应性、丰产性、抗性好的高品质棉新品种(杂交组合)2—3个;发展高品质棉250万亩,占全省棉花总面积的40%左右;提供商品皮棉15万吨,省内和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90%和20%左右,成为我国主要的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培育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高品质棉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5个,皮棉加工经营企业3个,棉种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
  2.发展重点。
  (1)种业建设。加大高品质棉种质资源的引进与选育力度,成立育种攻关协作组。到2007年选育出绒长30mm以上、适纺60支纱的转基因抗虫、抗枯耐黄萎病品种(组合)2—3个。同时,加快研究开发适合我省生态环境,绒长在33mm以上、适纺80支纱的高品质棉品种。
  (2)棉花加工。研究锯齿机加工工艺,提高加工速度;研究皮辊机加工高品质皮棉的工艺,确保高品质原棉含杂符合国标;研制与国际接轨的打包机,推广配套打包新技术。
  (3)市场流通。培育融品种开发、技术推广、加工、贸易于一体的棉花专业协会和不同层次的专业合作社。创建在全国具有影响的“苏棉”种业及棉纺品牌。在核心县建立一批棉农合作经济组织,积极组建高品质棉业协会。
  3.优势区域。重点发展沿海优势棉区和淮北优势棉区及辐射区。
  (四)“双低”油菜。
  1.主攻方向。提高“双低”油菜的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对双低油市场消费引导,加快油菜品种和产业化运作机制创新,引导龙头企业进行新品开发和深加工综合利用,组织订单生产,全面推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监控,实现全省双低油菜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发展目标:至2007年,全省“双低”品种实现全面更新,油菜“双低”化面积1200万亩以上,总产达到200万吨以上,平均单产180公斤以上。着力提高油菜的机械化生产水平。培育“双低”菜油消费群体,生产注识“双低”标志的菜籽油制品占全省菜籽油实际加工生产量的80%。培育一批优质油脂龙头企业,全面实行订单生产与收购,年加工优质菜籽100万吨以上;创造出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双低”油制品品牌10个。开发饼粕等副产品,改善其适口性,每年提供高蛋白饲料90万吨。
  2.发展重点。
  (1)种业建设。加强“双低”油菜品种创新、繁育体系建设,发展种业专利技术。育成“双低”油菜新品种(组合)5—6个,商品种子及菜籽的质量标准高于部颁标准,接近国际指标。
  (2)油菜籽加工。对油脂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机制创新,加大对油脚和饼粕为原料的生物医药和精细化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提高深加工技术水平,开发“双低”名牌营养专用油,提取一系列高附加值的生物制品,提升油菜产业的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
  (3)市场流通。积极引导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双低”油制品消费市场。鼓励龙头企业、农技服务部门、农产发展中介服务组织或协会,建立市场网络信息服务体系。
  3.优势区域。苏南“双低”油菜产业区,以加工和进出口贸易为主,发展“双低”油菜集约化生产技术,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300万亩。苏中“双低”油菜产业区,在沿海、沿淮、里下河三个区域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450万亩。
  (五)特种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1.主攻方向。一是特粮特经作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二是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三是培育一批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中介组织,打造一批名优品牌。
  发展目标:到2007年,特粮特经作物面积稳定在2000多万亩,形成区域特色鲜明的“三区一带”优势区域布局,即淮北旱杂粮油优势区、沿海特种工业原料优势区、丘陵特经优势区和沿江鲜食菜用型特粮优势带。其中淮北重点建设饲用玉米、专用甘薯、优质高蛋白大豆、油用花生等核心基地16个,面积500万亩;沿海重点建设啤酒大麦、中药材、香料等特种工业原料核心基地12个,面积200万亩;丘陵地区重点建设编织类、糖料类等核心基地6个,面积100万亩;沿江重点建设鲜食菜用型特粮核心基地县24个,面积200万亩。在产业化开发上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即建设核心示范基地县40个,重点订单企业30家,形成市场知名度高的品牌20个,基地化生产面积1000万亩,产品基本实现超市化销售。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