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用设备制造业。继续发挥现有专用设备和环保设备的制造优势,提升大型空分设备、工业汽轮机、环保设备的制造水平在全国领先地位。塑料加工机械、缝纫机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50%以上;新型纺机、皮革机械、包装机械等产品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加大与国外著名厂商的合资合作力度,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3)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继续保持和发展输变电设备、高低压电器、电机、电光源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着力提高工艺装备水平,增强产品开发能力,加快推行国际标准。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15%以上,形成全国重要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业基地。
五、建设途径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围绕技术支撑、扩大开放、加大投入、集聚发展、品牌战略等重点,实施以下“八大工程”。
(一)企业信息化工程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广泛应用。加快推进以产品信息化、制造过程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力争三分之一以上企业推行以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为主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在全国性制造中心中建立有影响力的专业网站,构筑区域信息共享平台。
(二)技术创新工程
着力抓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先进制造业基地有效的技术支持。鼓励在中型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和研发机构,争取建立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设立研发机构。争取更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科研院所到浙江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制造业研发投入(R&D)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力争达到2%左右,其中高技术产业达到5%以上。扶持建立若干个面向产业集群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技术创新服务中心,构筑中小企业技术支撑体系。加强工业设计,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制造技术。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技术标准,主动接轨国际制造业的生产标准体系,推进产品的国际标准认证。鼓励优势行业和企业制订或参与制订国际标准。
(三)投资推进工程
继续保持工业高强度投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完善投资增长机制,全方位、多渠道筹集资金,着力引导民间资金投入主导产业,参与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集中力量推动乙烯、PTA、优特钢、船舶修造等一批大项目的建设。到2007年争取制造业累计新增投资达到7000亿元左右。
(四)外向带动工程
积极探索招商引资工作新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目标,注重产业链配套,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国内外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资活动,重视技术、资金密集型重大项目的引进,力争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数有明显增加。增强生产企业自营出口能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引导企业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开辟出口新渠道,实现工业制成品出口持续快速增长。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专业化分工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它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实现共同发展与提高。
(五)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工程
充分发挥制造业产业集聚的优势,按照产业链配套的要求,集中力量整合提升各类工业园区,提高园区的投资密度和产出水平,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政府扶持、流动开发的新型园区开发机制。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业突出、产业配套、管理规范、环境优美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通过高起点、高标准统筹规划,创新区域协调机制,重点建设若干个大型集聚新区,成为承接国内外大企业投资的新平台。同时,大力促进中小企业按照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原则,加强企业联盟,实现集聚发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