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高档塑料制品业。进一步提升塑料薄膜、高档日用塑料制品及模具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发展塑料原料,拓展塑料在工程领域的应用。塑料制品业的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15%以上,形成全国塑料及制品制造中心。
(5)造纸及纸制品业。巩固和提升纸板、工业技术用纸、信息用纸及纸制品在全国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造纸业生产集中度,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增强纸及纸制品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能力。纸及纸制品的规模占全国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造纸及纸包装产业基地。
(6)家用电器产业。进一步提升家用电器集群优势,提高技术开发能力,推进家电产品向智能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型方向发展,努力培育著名品牌,积极引进国际著名品牌。形成国内重要的家用电器产业基地。
(7)金属加工及制品业。进一步提升五金制品、铜铝加工、钢结构件等产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加快五金行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五金制品技术含量及产品档次;提升铜铝加工装备水平,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铜铝加工产品;适应现代建筑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钢结构产业。金属加工及制品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15%以上,建设全国重要的金属加工及制品产业基地。
(8)精细化工及氟硅化学品产业。重点发展高档染料、涂料、新型农药、氟化工及有机硅系列产品,争取精细化工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达到15%以上、氟化工产业达到50%以上,有机硅产业达到30%以上,形成全国氟硅化学品制造中心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9)食品产业。大力发展方便食品、绿色食品、新型特色食品、水产品精深加工和海洋生物食品。强化饮料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培育农工贸一体化的食品龙头企业,推进食品企业加快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提高食品精加工程度,扩大食品出口。
2.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培育发展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微电子、电子专用材料和新型电子元器件等具有一定优势的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与国际著名IT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软件、系统芯片及产业化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竞争力。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10%左右,形成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2)新医药产业。大力发展化学原料药、现代中医药等优势产品,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天然药物和新型医疗仪器等产品。加快开发新的剂型,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实施中药现代化工程,大力推进中药产业化、国际化。医药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10%左右,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0%,打造全国一流的新医药产业基地。
(3)仪器仪表产业。重点培育发展自动化仪器仪表、电工仪器仪表、光学仪器、汽车仪器仪表等市场占有率在全国领先的优势产品。推进食品仪表数字化、智能化,提高仪器仪表信息化水平,加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的开发,积极采用国际标准。仪器仪表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争取达到20%以上,建设全国重要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3.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
(1)大石化产业。依托化纤和塑料大省的市场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建设PX、PTA、EG、ABS、PVC、PS等大型石化项目,加快实施大乙烯项目。
(2)优特钢产业。依托钢铁产品消费大省的市场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建设若干个大型不锈钢和板材类优质钢冶炼及加工重点项目。
(3)船舶修造产业。依托沿海临港优势,加快与国内外船舶企业的合资合作,积极发展大型船舶和特色船舶修造产业。
4.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
(1)汽车摩托车及零部件产业。继续保持摩托车、汽摩零部件的优势,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15%以上,出口创汇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超过20%。改造现有传统工艺装备,提高汽摩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和档次,着力培育系统供货及模块化技术生产,使更多的汽车零部件进入国际采购体系。依托汽车零部件的产业优势,积极与国际著名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加快发展汽车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