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产业外向度。保持制造业出口持续增长,力争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全国比重达到15%左右,成为全国重要的出口基地。制造业直接利用外资额占制造业总投入比重达到20%以上。
--到2020年,浙江制造业全面融入世界现代制造业体系,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与现代装备制造业协调发展的国际性先进制造业基地。
四、基本构架和发展重点
(一)基本构架
--区域布局构架。按照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和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要求,着力构筑三大产业带,即环杭州湾大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和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各类园区建设,进一步提升块状经济,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产业集群。
--产业发展构架。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努力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
环杭州湾大产业带要加快高技术及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温台沿海产业带要加快轻工、医药、机械等优势产业发展;金衢丽沿高速公路产业带要加快传统优势产业及资源深加工产业发展,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1.加快建设一批全国性制造中心。选择市场前景好、特色明显、国内领先的优势产业,重点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培育核心区块、龙头企业,构建以核心区块为主体、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第一。形成10个左右集生产、研发、交易、信息为一体的全国性制造中心(见附表一)。
2.积极培育一批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选择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具有一定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重点是进一步做大做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培育核心区块的主导产业,使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全国10%以上,并居全国前三位,建立国内先进的研发中心,加快形成产业链的配套体系。形成20个左右全国重要的产业基地(见附表二)。
此外,要继续做大优势产品,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特色优势产品基地。
3.规划建设一批制造业产业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统筹规划、基础先行、科学布局、流动发展,形成整体优势。抓住大项目,培育大企业,发展大产业,构筑产业集聚新区,形成接轨上海,扩大对外开放,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大载体、大平台。重点发展环杭州湾大产业带,其它有条件的地区也要积极构筑新的产业集聚区。
(三)重点发展的产业
1.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
(1)纺织化纤产业。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纺织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重点发展化纤及化纤面料、丝绸、经编、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等产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突破差别化纤维和印染后整理的产业技术瓶颈。纺织化纤产业规模争取达到全国的25%左右,纺织品出口创汇额达到国际主要纺织品出口国家和地区的水平,构筑国际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
(2)品牌服装产业。进一步提升和培育现有优势品牌和企业,重点培育10个左右全国著名品牌和全国服装行业龙头企业。着力优化设计、提高品质、提升品牌,推进服装出口由加工型向品牌出口型转变,努力实现创国际知名品牌的突破,提高服装出口附加值。服装产业规模争取达到全国20%以上,打造国内一流的品牌服装制造中心。
(3)精品皮革产业。继续保持产业规模全国第一的优势,重点发展高档产业用革、服装革、品牌皮鞋等产品,努力开拓皮革制品设计能力,培育一批皮革制品著名品牌,争创国际名牌。皮革及皮革制品产业规模占全国的比重争取达到25%以上,建设全国皮革及皮革制品的制造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