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促进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继续实施“2662”工业创新计划和“5212”农业技术创新计划,抓好制造业信息化和农村信息化工程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科技进步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力争接近50%。
加快发展优质基础教育,完善市区中小学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快4所高中的建设工作。优化整合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扩大职业教育的规模和效益。支持大学城建设,创造条件力争申办1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改善农村教育设施,年内改造完成D级中小学危房。加快学校体育场馆建设,迎接全国第九届中学生运动会的召开。
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战略,落实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组建郑州广电、报业、出版、印刷集团。建设郑州商城遗址主题文化公园和商都文化博物苑,举办纪念商都建都3600年文物展。
加强公共卫生建设。健全医疗救治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和卫生监督体系,搞好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和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络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强防治非典、艾滋病工作。
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健全计划生育经费投入机制,开展“关爱女孩”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落实“一法三规一条例”。
抓好国防建设和“双拥”、民兵工作,继续争创“双拥模范城”。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十一、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加大财政对就业和再就业的支持力度。落实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就业培训,进一步完善服务措施。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开发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探索城乡统筹就业途径,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就业服务中心,实行求职登记制度,引导支持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认真落实“两个确保”,抓好低保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养老保险征缴清欠力度,确保征缴率保持在90%以上。加快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力争将90%的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覆盖面达到70%。积极发展城乡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事业。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投放力度,城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原来月人均180元提高到200元,扩大低保覆盖面,解决城市低保特困户燃气、吃水和用电问题。完善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的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灾民紧急救援工作机制,提高紧急救援能力和救助水平。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制度,城市低保和农村特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实行“两免一补”;高中教育阶段,一次性救助2000元;普通高招录取到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以上的学生,入学前一次性补助5000元。完善农村特困户救助工作制度,确保资金发放到位到户。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