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国家、省的部署,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促进国有资产多元化。
放宽公房出售政策,对“三证”不全、超面积等特殊情况,按有关规定尽快拿出措施政策。加大货币化分配力度,确保按计划落实补贴资金。
全面推进城市公用事业改革,按照“三开放、四突破、一建立”的目标,务求取得新突破。
抓好科技、文化和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配套改革,深化行政审批、国库集中支付、城镇户籍等制度改革。
八、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落实各项政策。支持引导外资参与企业改革,允许外商投资或购买污水处理、自来水生产、公共交通等市政设施,积极吸引外资参与旧城改造和特色街区建设。
加强与国际知名投资咨询公司、中介机构和跨国社团的合作,聘请招商顾问和招商大使,促进招商工作。加快落实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期间和郑沪合作签订的招商引资项目,利用举办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和第三届中国河南国际贸易投资大会的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继续把引进世界500强作为重点,取得利用外资的新突破。
加强出口企业队伍建设,全市拥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年底达到1000家。依托技术、资源优势,开展对外承包工程,实施强强联合,铸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承包工程企业集团。发挥我市人力资源、产业、技术优势,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产业、市场的拓展。
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快经济技术开发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基地建设,努力把出口加工区建成全省重要的出口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九、做好财政金融工作
发挥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职能,建立工业、服务业、外经贸发展资金和企业奖励资金,安排高新技术产业扶持资金,利用财税政策,促进产业发展。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细化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加快县(市)区级部门预算编制步伐,继续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大社保、科技资金投入。加强重点税源管理,涵养税源,以企业的发展促进税收增长。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
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金融对我市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各级政府要为金融部门在郑开展业务创造良好的环境,继续支持国内乃至境外各类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在我市组建法人机构或分支机构。壮大上市公司队伍,做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