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方向和重点:调整种植业结构,逐步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以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为突破口,提升整个辽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康平、法库县重点解决农民增收和整体脱贫问题,搞好沙化防治和三北防护林工程。一是立足于农副产品、土畜产品、非金属矿产和粉煤灰、煤矸石等可再生资源,逐步形成资源加工型主导产业;对东部山区资源利用,要培植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形成特色资源加工产业链。二是将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建设、扶持和壮大龙头企业,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目的,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和绿色产品。三是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吸引国内外资金和项目,接纳中部及沿海地区的资金和产业转移。
辽西山地,包括阜新、朝阳两市所辖县区及锦州市的义县和葫芦岛市的建昌县,共9县(市)7区。土地面积35725平方公里,占辽西北地区总面积的56%;人口632万人,占辽西北地区总人口的45%;国内生产总值196亿元,占辽西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5%;阜新、朝阳两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别为4410元和3053元,相当于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0%和23.5%;农民人均纯收入1339元,仅相当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64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900元。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占全省的3.5%。其特点是自然条件较差,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缓慢,县乡财政入不敷出,9县(市)均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城乡基础设施欠帐多,在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水,乡、村交通通信,以及流域治理等方面都处于较低水平;阜新、北票等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采煤沉陷治理和接续产业发展任务艰巨。
发展方向和重点:一是抓好扶贫开发,将稳定解决温饱、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作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以乡村为单元,以引进龙头企业为手段,发展林、果、小杂粮等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逐步实现农业产业化,尽快完成整体脱贫任务。二是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加快以水土保持、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治理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步伐,通过工程、生物措施,提高抗灾能力。三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引进域外和境外的龙头企业。主动吸纳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提高外向型经济比重。四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乡实力。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搞好产业化经营,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把发展县域经济同推进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创建优越的投资环境,全力引进、培植龙头企业,吸引农民和城市职工到小城镇创业,把潜在的比较优势尽快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五是坚持“生态立市—科技兴市—工业强市—特色富市”之路。做大做强钢铁、建材、机械、轮胎、纺织、电力等支柱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搞好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六是阜新、北票等资源枯竭城市近5年要以经济转型和采煤沉陷治理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培育自身发展能力,初步构筑起现代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现代服务业等为主导的接续产业。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以项目为中心,建立全方位、大开放格局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开放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全力招商引资,外引内联。
1、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树立企业、产品品牌,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搞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扶持机电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和外贸公司。积极培育一批出口创汇名牌产品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