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较低,具有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低收入人口比例大,服务业待开发领域多。
六是旅游开发潜力巨大。辽西北地区历史文化底蕴深,自然风光秀丽,有朝阳牛河梁积石冢、古生物化石、葫芦岛的碣石宫、兴城古城等国家级历史文化资源;有200多公里沙软滩平、天蓝水碧的黄金海岸;有大自然奇山异水和水库湖泊等自然风光。这些资源的优良组合加上辽西北地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使辽西北旅游经济具备了跨越式发展的条件。
(二)主要差距
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辽西北地区还存在着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难点,与辽中南地区相比,差距比较明显。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从工业化水平看,2002年工业增加值为313.2亿元,仅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2%,占辽西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32%。产品竞争力不强,高新技术产品规模小,牵动作用大的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少,缺乏新的增长点;对外开放水平不高,5市2县出口总额3.64亿美元,约占全省的3%,外商直接投资2.71亿美元,占全省的6.9%;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对外开放格局远未形成;城镇化水平较低,小城镇建设滞后,乡镇企业、农村服务业不发达,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中心城市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
二是“三农”问题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展较慢,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农产品流通不畅,农业收益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县域经济发展较慢,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数量少、水平低;县乡财政困难,辽西北地区36个县区中,财政收入排到全省100个县区后50名的就有27个;区内有11个国家、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贫困人口170多万,占全省的80%以上。
三是就业压力较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多,阜新、北票等资源枯竭城市下岗失业职工达20万人,超过本市职工总数的1/3,城镇低收入群体增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多,富余劳动力向外转移困难。
四是生态环境脆弱。辽西山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植被覆盖率低,水上流失和荒漠化面积较大,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沿海地区地下水海水倒灌严重;新、北票、南票采煤沉陷区面积达150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沉陷区面积的80%左右,恢复治理任务艰巨。是全省生态环境整治的重点。
此外,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辽西北地区在观念转变、体制创新、教育水平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等方面与我省其它地区相比也存在差距。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辽西北地区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坚持改善生态,保护环境,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按照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方针调整产业结构,创造条件,争取在短时期内摆脱贫困,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人民生活富足,生态良性循环,环境整洁秀美的新辽西北。
辽西北地区加快发展,应坚持以下几项原则:
——远近结合的原则。要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从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经济活力和市场竞争力,改善生态环境、投资环境等主要矛盾入手,有序推进,使辽西北地区在三五年内迈出实质性步伐,为进一步加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长远要着眼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省将制定一系列支持辽西北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动员全省各方面积极参与,引导资金、技术、人才投入。但从根本上改变辽西北地区欠发达的面貌,应当主要依靠当地干部群众,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加快发展建立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逐步建立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从各地的比较优势出发,瞄准市场,讲求经济效益,引进、选择投资项目,积极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同时,要充分考虑这一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特殊条件,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