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规划调整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个转变”的要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调整优化电源结构、改善电网布局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加强水火调剂,优先发展调节性能好的水电,适度发展大型火电。坚持电网与电源建设并重,加快省内骨干电网建设和周边地区联网,大力实施“川电外送”战略,为实现我省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电力保障,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水电能源基地,促进全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2.调整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综合平衡、合理布局、持续发展、有序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解决当前矛盾与促进长远发展相结合,坚持资源保护与综合利用并重,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电力市场供需平衡、资源配置平衡、区域发展布局平衡、投资主体及市场份额平衡。
3.调整目标。全省“十五”电力规划调整的主要目标:
(1)电力需求平均增长率由7%调增到11%,增加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
(2)全社会用电量2005年达到876亿千瓦时,比原规划增加178亿千瓦时。
(3)发电装机规模2005年底达到2300万千瓦 (其中,水电1480万千瓦,火电820万千瓦),增加300万千瓦。“十五”新增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其中,水电368万千瓦,火电272万千瓦),关停小火。电50万千瓦。
(4)电源建设规模达到3260万千瓦,增加1260万千瓦。其中:水电建设规模为2240万千瓦,增加520万千瓦;火电建设规模为1020万千瓦,增加740万千瓦。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规模为525万千伏安,增加375万千伏安;500千伏线路为1800公里,增加1300公里。新增172个县城电网改造工程。
(5)电力投资规模达到720亿元,增加200亿元。其中,电源投资为460亿元,增加100亿元;电网投资为260亿元,增加100亿元。
(6)川电外送规模不变,2005年维持原规划的250万千瓦。
“十一五”目标的初步预测。“十五”规划基数调整后,预计到2010年我省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240亿千瓦时,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500万千瓦(其中,水电2100万千瓦,火电1400万千瓦),川电外送规模400万千瓦。
(二)规划调整的重点。
1.调整建设布局。根据我省资源特点和分布,结合负荷、电源、电网以及“川电外送”规划,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进行科学合理布局。一是全面启动“三江”水电能源基地建设。在水能可开发量占全省80%的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十五”后3年开工建设瀑布沟、锦屏一级、溪洛渡和向家坝4个有年调节能力水库的巨型水电站。二是依托4大煤炭主产区建设大型火电站。在占我省煤炭资源80%的宜宾、泸州、广安、达州4大煤炭主产区,建设和启动广安二期、泸州一期、宜宾福溪一期、达州华蓥山扩建、广安三期、黄桷庄二期、万源扩建等大型火电,加强水火调剂,缓解枯水期矛盾。三是加大电力负荷中心地区的电站建设力度。对占全省电力负荷60%的成、德、绵、乐、内等城市,为增强负荷中心的电力支撑,提高电网稳定水平和可靠性,加快建设紫坪铺、火溪河、岷江上游、马边河等大中型水电,金堂一期、江油燃煤、燃机、白马循环流化床等大型火电,为成、德、绵、乐等重点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电力支撑。四是加快中型河流水电开发步伐。加快嘉陵江、田湾河、松林河、南垭河、宝兴河、青衣江等中型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建设一批“短平快”项目。五是扶持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小水电建设。在甘孜、阿坝、凉山三州,结合“送电到乡”项目的实施,加快小水电和太阳能发电建设。同时,加快瓦斯河、黑水河、美姑河等中型水电资源开发,把三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