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创新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各地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以适应生态家园迅速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一是要下沉工作重心,进村入户,把生态家园建设的项目、资金、物资直接下达到村到户,建立用户卡片,确保国家和自治区投入的资金直接补助到农民身上,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进一步完善生态家园建设的计算机管理,县级以上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逐步配备计算机,对生态家园建设档案实行计算机管理;三是把生态家园建设作为村务公开的内容,接受农民监督;四是对于生态家园普及率高的村,要积极探索物业化的管理方式。
(四)加强技术培训,全面推行持证上岗施工制度。
推行持证上岗施工制度需要有一支数量足、技术精、服务好的施工队伍。各级人民政府和农村能源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按照每个自然村(屯)培训2—3名合格沼气技术员的要求,积极安排落实专项培训资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培训工作力度。从2003年10月份开始,全区全面实行职业准入制度,沼气池建设施工员必须获得国家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五)切实加强对农户的安全教育和直接培训。
各市、县(市、区)要以对农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对沼气池安全管理和使用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大对生态家园户进行沼气池安全管理和使用的宣传力度。在培训生态家园建设施工技术人员时,要把安全管理及使用沼气池列入培训内容,增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安全意识。生态家园建设施工技术人员在建沼气池的同时,要将沼气池安全管理及使用知识同步传授给建池群众,做到每建一座沼气池,必须同时将自治区农村能源管理部门统一印制的《沼气池安全管理及使用》科普、宣传资料配发到每个沼气用户,并张贴在公共场所,让每一个生态家园户都掌握沼气池的安全管理及使用的常识,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六)建立健全村级社会化服务组织。
建立和完善村级生态家园技术维修服务组织,是有效解决当前生态家园发展中建后维修服务不到位的关键。各地要有计划、分步骤地成立村级技术服务站。服务站采取市场机制运作,实行有偿服务。主要做好五件事:一是承建本地沼气池,并负责设计规划建设“一池五改”的生态家园;二是对建后沼气池开展维修服务工作,并建好档案;三是经营沼气炉具及配件,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害农民;四是以自然屯为单位开展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的技术培训,平时要深入农户家中具体指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量,改变质量;五是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包装销售无公害产品,使农民真正实现增产增收。通过有偿服务完善村级生态家园建设技术服务机制,实现生态家园户买配件不出村、维修沼气池不出村、技术咨询不出村,以确保生态家园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