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正体字以文化部和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一九五五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所列正体字为标准;其中与《简化字总表》不一致的,以《简化字总表》为标准;
(四)汉语拼写和注音应当符合国家发布的《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一九八七)》的规定。
第七条 社会用字不得使用下列汉字:
(一)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已被淘汰的异体字和旧字形(姓氏用字除外);
(三)已被废止的《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
(四)生造的简化字;
(五)错字、别字。
第八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允许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一)文物古迹;
(二)姓氏中的异体字;
(三)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四)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五)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六)在与港、澳、台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需要使用的;
(七)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第九条 社会用字书写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书写工整、规范、容易辨认;
(二)书写行款,横行由左至右,竖行由右至左;
(三)具有装饰作用的艺术字(包括篆书、隶书、草书等)书写正确、美观、易于辨认;
(四)汉语拼音拼写准确,字母书写正确,分词连写。
第十条 社会用字可以单独使用汉字或者汉字与汉语拼音并用,除使用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汉字的领域外,不得单独使用汉语拼音。
第十一条 凡使用社会用字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建立审核制度,各部门对本系统所属单位的社会用字进行严格管理。
社会用字使用单位或个人,如对选定规范字掌握不准,可请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制作、经销、购买用字不符合本规定要求的牌匾、标牌、锦旗、证书等。
第十三条 市、县(市)、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加强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用字的管理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