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

  (九)大力加强群众体育场地建设。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群众健身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兴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有条件的街(镇)、社区(村)要建有全民健身广场。各类城市广场应建有群众健身配套设施。各级规划、建设、旅游、园林等部门要把兴建体育健身设施与城市广场、公园、旅游设施和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方便群众就地、就近体育锻炼。
  三、积极实施奥运争光计划,确保竞技体育持续发展
  (十)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奥运争光计划。确立以“水、小、巧、灵”为发展重点的竞技体育指导思想,着力抓好足球、游泳、羽毛球等市重点发展的“拳头”和品牌项目。建立和完善“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形成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以全运会为主要目标,以城运会、省运会为基本任务,办好市青少年运动会,向重点项目倾斜的竞技体育发展新格局,培养具备在奥运会上争夺金牌实力的广州选手,全面提升我市竞技体育水平。
  (十一)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确保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关键在领导、基础在学校。各区(县级市)政府要认真制定本地的体育人才培养规划,切实加强业余训练的统筹领导,并按照国家《关于中等体育运动学校设置标准》的要求,至少办好一所体育运动学校。各级体育、教育部门要通力合作,建立健全有效的“体教结合”工作机制,妥善解决业余训练中学习与训练的矛盾,共同管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搞好各类学校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衔接。
  (十二)进一步加强训练基地的建设。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广州、深圳市体育运动学校要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和建设,逐步向高等专科学校的方向发展”的要求,将广州市伟伦体育运动学校办成集训练、教育、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的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各区(县级市)特别是经济发展较快、条件成熟的区(县级市),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积极建设体育训练基地,为提高运动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市有关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重点建设好广州市(增城)青少年训练基地、番禺区兵乓球训练基地,以及越秀游泳场、荔湾区西郊游泳场、广州摩托俱乐部等训练基地。
  (十三)认真做好优秀运动员回原校就读和就业安置工作。各级教育、体育部门要共同抓好体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妥善解决好退训学生返原输送学校读书问题。体育、财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等部门要研究制订优秀运动员退役就业安置政策,做好运动员的退役安置工作。建立运动员伤残保险制度和激励机制,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