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系统。加快建立以“三网一库一体系”为基本架构的规划系统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三网分别为:全省县级以上规划行政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及其与所辖地区规划管理部门之间互相联结的办公业务资源网,进而构筑全省规划监控体系,规划系统政府公众信息网:“一库”即全省规划系统共享的城乡规划地理信息数据库。
3.积极发展电子商务
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强化政府宏观规划、指导和市场监管,充分利用我省发达的经贸基础条件和毗邻港澳的优越地理环境,结合国家规划,建立我省电子商务框架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认证和结算系统,建立与电子商务应用相配套的物流配送系统。要以抓好国家试点项目“广东省电子商务系统工程” 的发展为契机,推广电子商务应用,推动电子商务健康发展。重点抓好电子商务推广体系、网上支付体系、物流配送系统的建设。
4.加快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教育。大力普及计算机知识和网络应用技术教育和培训,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普及计算机及网络教育,把信息技术教育列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宽带高速的“科研网”和“教育网”,2003年,全省城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绝大部分中小学、其它地区的重点中小学等要接入广东教育和科研网。到2005年,力争全省所有的中小学都将接入广东教育和科研网,完成“校校通”工程。发展开放式的网络教育和远程教育,通过宽带高速信息网以及学校信息技术素质教育来全面推动学校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
医药卫生。加快公共医学数据库和大中型医院信息库建设与共享,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和专家系统,形成医药、医疗、卫生、防疫等信息网络体系,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广播电视。推进广播影视数字化,实现模拟电视业务向全面数字电视业务的过渡,建成全省统一标准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广播电视综合网。在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省的基础上,通过有线数字电视的普及形成新的文化娱乐消费热点,培育新的增长点,拉动内需,促进我省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民族工业发展。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完成高质量的750MHZ或860MHZ的HFC双向网络改造,在条件成熟的地区实现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小于500户。对全省广播电视微波网进行数字化改造,实现微波网络与有线电视网络的互联互通,共同承担广播电视的传输任务。加强节目内容的开发,利用广播电视的巨大资源,提供声音、图像、数据和多媒体等增值业务,为人民群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节目服务;开展多媒体网上广播电视,发掘广播电视新业务;开发广播电视增值业务,建立广播中心音频网络系统及大型音频数据库,推进数字音频,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
社会保障和公共事业。积极开展“金保工程”,建设覆盖社会保险、劳动事业、民政事业等社会保障业务的全省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设公益性信息库,重点开发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基础性数据库及建立公益性信息资源交换服务中心,提供各领域公益性信息资源的链接服务,在文化、体育、艺术、新闻、出版等公共事业普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
5.促进信息服务业发展
加快培育信息咨询服务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快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业、信息内容提供及计算机信息网络服务业的发展,开拓信息服务市场、增加附加值与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加速发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业的新兴领域和新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