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广播电视增创新优势,全面推进现代化。“十五”期间,我省广播电视的发展要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行列;以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为方向,以提高广播电视有效覆盖率为中心,全面推广数字化、网络化等关键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手段和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实现全省广播电视微波专用电路的数字化改造,完善全省光缆骨干网络结构,初步建成先进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多媒体网络。到2005年,力争全省地级以上城市实现有线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在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试播数字电视地面广播。全省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有线广播电视用户达1000万户,建成全省广播电视数字微波传输干线网、省至乡镇的光纤传输网络和卫星直播平台,建成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5万公里以上,数字微波线路长度为4.5万公里以上。
4.信息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电子商务持续发展,将由大的跨国公司向中小企业扩展;信息咨询和中介服务业也将有较大发展。
5.信息化成为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与文化生活日益结合,信息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显著提高,信息化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繁荣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
6.全省电子政务信息化框架初步形成。“十五”期间,初步建成功能完善、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框架,开展各类业务应用;重点业务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信息共享;初步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逐步完善与电子政务相关的法规和标准;政府内部办公运作规范高效,实行公开对外服务,管理、决策、服务、应变能力得到较大提高。
7.信息化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要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尽快建立与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用人机制,形成比较完善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教育体系,使我省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极大增加;要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国内外信息人才来粤工作,特别是要加强软件与系统集成设计人才的培养,到2005年软件从业人员达8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完善骨干网,建立健全各市城域网,大力发展接入网,建成包含各类信息网络、融各种业务于一体的高性能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基础传输网。目前,我省骨干传输网技术先进、容量巨大、光缆富余量大,对现有的骨干传输网,要充分进行优化、整合,提高利用率,根据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网络带宽和技术水平,建设好广东省内高速宽带骨干网;建设珠江三角洲全光传输网络工程。利用光交叉连接、光分插复用等技术,建成覆盖整个珠三角区域的全光网络,实现智能光网络;充分利用广州已建成的国家级网络互联交换中心及现有网络资源,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各城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宽带骨干传输网络系统。
业务网。鼓励经国家批准的网络运营商在广东省开展宽带城域网建设。完善市场准入和互联互通规则,实现各市的宽带城域网高速互联,使各市的宽带城域网连成一个整体。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骨干网和城域网,积极推进光纤到大楼,坚持以光纤接入为主,其他接入手段为辅,建成一个融数据、图像及话音等多种业务于一体的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接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