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时期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全面推进信息化,是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和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实现“十五” 计划的重要保障。推进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省政府已经明确将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因此,“十五”期间,要加大力度加快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以信息化带动我省经济结构的调整,全面提高我省的信息化水平,早日实现我省现代化的目标。
二、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方针
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放在优先位置,以信息的产业化和产业的信息化为主线,采取信息化与工业化并举,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和政府大力扶持相结合的方针,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十五”时期,推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原则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应用主导,面向市场;点面结合,讲求实效;合理布局,区域推进;安全可靠,鼓励创新。
1.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坚持“统一规划、适度超前”,鼓励“联合共建、互联互通”,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应用主导,面向市场。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是信息化发展的首要任务。在政府引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的普及程度,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通过狠抓应用和服务,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努力提高应用水平,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3.点面结合,讲求实效。通过示范工程,加快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渗透,讲求应用实效,加快传统产业的技术更新改造,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4.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龙头,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发展,重点扶持和支持落后地区加大发展力度,科学规划,同步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及产业开发,实现全省信息化建设的共同发展。
5.安全可靠,鼓励创新。狠抓信息和网络、应急机制、安全及创新工作。要加强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积极运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应急处理的长效机制,形成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加强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促进制度创新,通过制度创新加速技术创新,努力提高自主开发水平,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五”期间,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要迈上新台阶。主要目标是:
1.电信运营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预计到2005年电信运营业增加值达到850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水平和规模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结构不断向生产制造与运营服务相结合、硬件与软件相结合、设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成为全球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基本确立在国际竞争中的有利地位。预计到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达到1000亿元。
2.信息网络规模容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长途电路、中继电路、电信管道、用户线路、光缆光纤等规模将有较大发展;电话普及率将达到85%以上;完善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增加光节点,提高HFC双向传输的质量;加快发展宽带接入网络,互联网络用户数将达到2000万户;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达到40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