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信息技术正日益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在工业领域,全省有40%的工业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管理之中;在农业领域,全省先后建立了一些专业性信息网络,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村、推广到农户;在服务领域,信息技术在金融、商业、外贸、旅游、房地产等行业都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应用,全省各商业银行均建立了网络化的计算机系统,在大部分地级以上城市,各商业银行之间实现联网,电子化的结算网络已覆盖全省90个县(市、区)及发达地区部分乡镇。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在我省也已全面展开。作为全国最早开展政府信息化建设的省份之一,我省已于1996年初步建立了以省政府大院光纤通信网络为基础、连接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级以上市政府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网络,个别部门还开展了网上办公,大部分地级以上市政府建立了局域网和网站,广州等市初步建成了一站式综合政府门户网站,整合了许多市级部门的网上行政服务系统。一些发达地方的村、镇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
3.信息源的开发利用和互联网业务发展迅速。截至2002年底,已批的ISP(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运营企业225家,已批的ICP(互联网信息内容提供商)运营企业944家,互联网用户数达986.39万户。金融、税务等领域推进电子化和网络化有了一定的基础。企业与企业、个人与企业间实现了初步的电子商务交易。数据库服务、中介咨询等信息咨询服务业正在兴起。网上教育等业务发展迅速,佛山市南海区作为全省信息化的试点,已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4.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2年我省规模以上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产值达到4164.42亿元,连续十二年居全国第一,与开始实行同口径统计的1998年相比,年均增长超过25%,增长速度居我省九大行业之首。目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形成了规模相当、产业配套齐全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产业群,通信设备、计算机、视听产品和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在全国乃至在国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5.软件产业蓬勃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02年,软件及计算机服务收入达到243亿元,总量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二。在2002年全国软件百强企业评比中,我省有20家入选,其中华为、中兴两家企业分列全国第一、二位。截至2002年12月,全省已认证的软件企业累计992家,已认证的软件产品2794件。
但是,我省信息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法规不健全,信息化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网络资源开发利用滞后于网络建设,存在“重建设,轻应用” 的现象;信息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信息化和工业化的结合不够紧密;信息网络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整体协调,网络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高层次智力资源短缺,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安全还存在比较大的隐患。此外,我省信息化发展区域不平衡现象也比较突出,互联互通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二)基本形势
信息化已成为全球发展的大趋势,特别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美国先后提出了信息高速公路、第二代因特网、数字地球等计划,日本正在加快由工业化社会迈向信息化社会的步伐,欧盟制定研究开发总体计划促进信息社会的发展,新加坡建设智能岛等等。信息化是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凭借在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本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抢占了信息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其目的是要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中国家努力发挥自身优势,加快信息化的步伐,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有出路。我国已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这将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建设迈上新台阶;各省市也迅速行动,纷纷提出各自的发展计划,不少省市都将信息产业列为支柱产业,积极采取对策推动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基础电信开放和信息技术产品零关税的新环境以及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必然对我省的信息产业,尤其是对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和系统集成业产生很大的冲击,对我省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顺应全球信息化的浪潮和我国信息化的进程,加快我省信息产业的发展,全面推进我省的信息化,是我省今后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