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厦门市地名管理规定(2004修正)

  第五条 地名管理应从地名形成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出发,保持地名的相对稳定。
  第六条 对推广标准地名和保护地名标志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区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地名命名与更名

  第七条 地名的命名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国家尊严和民族团结;
  (二)结合城乡建设规划,尊重当地历史、风俗文化和当地群众的意愿,反映自然地理特征;
  (三)禁止使用不良文化色彩的名称;
  (四)原则上不使用人名命名本市地名;禁止用国家领导人和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本市地名;
  (五)各类派生地名与主地名统一。
  第八条 地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不单独使用通名作地名,禁止通名叠用。
  第九条 地名的用字应准确、规范、简洁易懂、声韵和谐。避免使用生僻字、繁体字、被淘汰的异体字及同音字。不使用“中国”、“中华”、“国际”、“世界”等词语命名本市地名。
  第十条 行政区划专名应与驻地名称一致。
  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人文景点名称,应选用当地地名。
  第十一条 本市范围内的地名不应重名,并避免同音。
  第十二条 新建和改建的居住区、开发区内的地名命名应体现层次化、序列化、规范化。
  第十三条 城镇道路、人工建筑物使用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大道:指宽度(包括人行道)40米以上,长度在2000米以上的道路。
  (二)大街:指宽度(包括人行道)40米以上,长度在1000米以上的商贸繁华路段。
  (三)街:指商贸集散路段。
  (四)路:指宽度4米以上,长度200米以上的道路。
  (五)巷:指居民片内宽度在4米以下的小路。
  (六)楼、阁:指2至7层的综合性办公楼、商住楼。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