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规范财经秩序,加强税收征管,健全税源监控体系,清理各种漏征漏管户,做到应收尽收。依法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大税务稽查力度,积极清理欠税。
(三)落实出口退税改革方案。为保持财政管理体制平稳运行,市级财政负担增值税出口退税地方部分。
(四)进一步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内管理的力度。
三、2004年财政支出政策要点
(一)增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入,确保交通疏堵、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的进行,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促进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大对促进再就业的投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实现应保尽保;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工作,提高郊区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三)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支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农村医疗卫生工作,支持疾病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环境卫生建设,完善卫生监督体系,构筑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坚固屏障。
(四)保障农业、教育、科技等项支出依法增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事业支出,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加大对南城、郊区、山区的支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五)合理安排专项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城市综合整治、治理大气污染、奥运场馆建设等重点工作顺利推进。
(六)合理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在保证重点支出的同时,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禁铺张浪费、奢侈挥霍。认真清理国家规定外对个人发放的津贴、补贴等,逐步做到规范、透明。
四、进一步做好部门预算的编报工作
编制2004年财政预算,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贯彻中央“两个务必”精神,充分估计“非典”疫情对本市财政收支的影响,从严从紧编制部门预算。二是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预算决策机制,加大综合预算管理力度,推进项目管理,强化部门在预算编制、执行中的责任,增强部门预算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三是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进一步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围;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扩大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四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逐步建立重大项目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要在2003年的基础上,针对部门预算改革出现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管理办法,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