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城市生态布局。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的力度,形成市域范围内城市建设用地、农业用地、生态绿地与林地各约占三分之一的格局。
(二)严格控制中心城区的开发建设容量。根据“双增双减”的要求,中心城区住宅和商业办公新开发地块的净容积率分别按照低于2.5和4的标准进行控制,并根据不同的功能、景观、环境、风貌等条件,划分不同等级的开发强度分区,在控制性编制单元规划中采取不同的控制标准和管理办法。
(三)加强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继续推进中心城区大型公共绿地和郊区大型片林建设,构筑“环、楔、廊、园、林”绿化系统。2010年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0%左右,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左右。加强黄浦江、苏州河两岸和延安路沿线的景观设计,建设生态景观走廊。结合绿化及公共空间规划,加强城市雕塑建设,提升公共环境艺术的水平。
(四)加快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要求,切实加强黄浦江两岸规划和土地管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开发,把黄浦江两岸建设成为世界级的水景岸线。近期重点开发杨浦大桥与南浦大桥之间的黄浦江两岸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好世博会场址地区规划,建设好世博园区,为举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创造条件;加快编制南、北延伸段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强规划和土地控制,根据条件逐步开发。
(五)把崇明建成生态岛。按照将崇明作为21世纪上海可持续发展重要战略空间的要求,高起点编制崇明发展规划,处理好生态保护与开发建设的关系,加大崇明环境建设力度,把崇明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综合生态岛,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六)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中心城区和郊区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控制煤炭消费,鼓励使用天然气、电力等清洁能源,严格控制和治理机动车尾气和扬尘污染,空气质量指数二级和优于二级天数占全年比例达到90%左右。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重点,全面提高固体废物收集、利用和处置水平。
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一)以“三港两网”为重点,加快推进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和陆上交通网、内河航道网建设。积极推进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互联互通的交通通道建设,加快构筑长江三角洲城际快速交通网络。
(二)加快城市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提高交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原则,大力发展大容量轨道交通,力争到2010年建成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完善中心城区路网结构,建成中环线,改造内环线,加快建设新的越江工程,疏通“瓶颈”路段,扩大中心城区交通容量。结合对外交通和轨道交通站点建设,加快建设大型换乘枢纽和社会停车场。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和现代化的管理方式,推进交通管理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