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建设重庆中央商务区。以解放碑和江北城为核心,统筹规划建设商贸功能、商务功能、服务功能基本完善,基本国际化的地区性中央商务区。引导大量的金融机构和会计、法律、咨询等中介机构及世界500强企业的地区性总部、分支机构、子公司入驻中央商务区,形成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枢。
  (十六)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大力引进各类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争取建立以重庆为总部的区域性商业保险公司,以现有的万州商业银行为基础组建重庆发展银行,改组市商业银行,把重庆市信用联社提升为农村合作银行,积极稳妥地发展民间金融机构,使重庆成为长江上游金融机构聚集区。加快培育以重庆为中心的区域性资本市场,整合上市公司资源,增强扩股融资能力,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鼓励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扩大企业债券发行量。积极培育区域性货币市场,尤其是商业票据业务,建立区域性票据市场。努力形成区域性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全面进行制度、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断推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金融工具,努力提高金融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争取在长江上游地区发挥信贷与资本的聚合调节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六、发展先进科教文化,建设长江上游科教文化信息中心
  发展先进科技、教育、文化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把重庆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现代文化创造的核心基地,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必然要求。
  (十七)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大力实施“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抓紧完成“两基”任务。积极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大力发展并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重发展与重庆区域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职业技术教育,为社会提供足够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加快大学城建设,集中力量把重庆大学等高等院校建成全国一流的名牌大学。推进办学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建设发达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体系、开放的学习型城市。
  (十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民营科技企业。以增强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为目标,构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园区、孵化器为重点的技术创新平台,以大型科学仪器、科学数据及图书文献、科技网络等为重点的资源共享平台,以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产权交易所为重点的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发展并重,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并重。倡导科学精神,提高全市人民科学素养。到2020年,建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知识创造、知识流动、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创新绩效方面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成为长江上游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技术交易中心为特色的科技中心。
  (十九)建设长江上游文化中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区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加大对文化公益事业投入,利用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互联网站、舞台艺术、图书博物馆业,传播先进文化。加快发展信息网络文化、文化中介、体育赛事、健身健美等现代文化产业。大力推进全民健身活动,逐步提高大众娱乐服务水平。建立文化对外开放和交流新机制,鼓励组建集团做大做强文化和传媒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打造一批具有品牌的文化精品。
  (二十)建设长江上游信息中心。打造“数字重庆”,加快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地理信息系统、农业信息化、工业信息化、金融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为重点,建设完善各主要行业的应用信息系统。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努力形成标准统一、资源共享的格局。优化信息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大力发展信息技术开发和交易、信息系统设计和集成、信息咨询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和电信服务业。进一步推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形成确保全市信息安全的长效机制。加快信息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种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七、增进人民福利,不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