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第三步,2011-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00亿元左右,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00美元左右;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3%左右,城镇化率达到65%左右;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农村、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39%、29%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45%。
  (三)努力实现本届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目标。2003─2007这5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期,要切实抓好本届市委、市政府任期内的各项工作,奠定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这5年的奋斗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基础上、地方财政收入在2002年基础上翻一番,到2007年分别达到3200亿元和突破3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都市发达经济圈保持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渝西经济走廊跟进中部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力争赶上西部地区的平均发展水平。
  二、加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打牢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重庆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能源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要按照十六大“打好基础,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取十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总体要求,提前在201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综合交通枢纽和通信枢纽,为20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牢基础。
  (四)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加快骨架公路建设,在2010年左右初步建成“二环八射”骨架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里程达到2000公里,使重庆成为西部地区干线公路网络中的重要“节点”。加快县际(含省际)公路网络和农村公路网络建设,2010年区县之间基本实现高等级公路连接,所有乡镇及95%以上的行政村通公路。
  建设铁路网络。建设遂渝、万宜、兰渝、南(川)涪(陵)、涪(陵)利(川)等铁路。完善铁路枢纽,建设都市圈铁路环线。努力形成以主城区为枢纽,8条国家干线铁路经过辖区的铁路网络,沟通周边各大区域之间的便捷通道,成为我国西部铁路干线密度最大的地区。
  建设“一大两小”机场。进一步扩建江北国际机场,使之成为现代国际航空港。努力发挥万州机场的作用,加快建设黔江机场。谋划巫溪-巫山-奉节支线机场,增强航空枢纽功能,形成航空网络。
  建设长江上游内河航运中心。构筑以主城、万州2个主枢纽港和涪陵、江津等5个重要港口为中心的发达港口体系,到2010年,全市港口新增能力4800万吨,全市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20万标箱。以长江、嘉陵江、乌江和渠江、小江、大宁河“三主三干”航道为骨架,加快航道整治和梯级开发,形成干支相通、通江达海的叶脉型内河航道体系。重庆港成为上海集装箱和航运中心的末级港,融入全球集装箱联运网络。
  建设良好的管道运输系统。实施三峡库区及渝东南地区11个区县(自治县)的天然气气化工程、卧渝线天然气管网改造工程、主城区天然气高压环线工程等项目。天然气供气网络延伸到全市所有区县(自治县、市),输油管、输气管道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五)建成长江上游通信枢纽。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在2010年实现信息高速互联互通,建成重庆信息港。争取国家批准建设重庆─怀化─长沙和重庆─毕节─昆明两条一级长途光缆干线,建成重庆第三长途枢纽楼工程。实施高清晰度数字电视传输网、邮政综合业务计算机网、信息港新一代通信网络及宽带业务支持系统等工程。加快建设具有超高传输、交换速度和超大容量的宽带城域网,扩大光纤接入网规模,提高二级通信干线的水平。主城和县城实现宽带接入服务到用户、到社区、到家庭。
  (六)构建安全可靠的能源保证系统。依托资源优势,坚持“水火并举”,加快建设调节性能好、水能指标优越的大型水电站和流域综合开发项目,因地制宜地开发中小型水电站,建设高参数、高效率、大容量的火电机组,积极推进天然气发电和核电项目。加大农村小水电、沼气、秸秆汽化等生态能源建设力度。2010年全市电力建设总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左右。加强骨干电网建设以及市外特别是三峡工程电力入渝通道建设,建立起依托国家骨干电网覆盖全市的输配电网,在实现全市同网同质同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同时,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解决好我市天然气的开发和使用问题。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