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
精神加快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
(渝府发[2003]89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又作出了《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根本指针。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单位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改革发展全局,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加快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现提出工作意见:
一、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改革发展全局,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改革发展全局,把市第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重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我国社会全面进步和发展成果全民共享,解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重大战略措施,是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强大推动力。我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综合性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相一致;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经济结构调整、科技教育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等重点开发领域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相一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落脚点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的相一致;20年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规划时段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时段相一致。加快西部大开发必将推进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我市已踏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2002年重庆基本小康水平实现程度达到98.4%,重庆已经站在了“加快推进富民兴渝、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重庆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特征更加明显。我市二元经济结构特征突出,农村生产力相当落后,“三农”问题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极不平衡。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落差(2002年为3.67:1.58:1)比全国东、中、西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落差(2.55:1.27:1)更大,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3.5:1)也大于全国(3.1: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坚持以物质文明为基础,以政治文明为政治动力和政治保障,以精神文明为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分三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第一步,到2005年,奠定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基础,基本小康水平有所巩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6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美元左右;非农产业比重达到87%左右,城镇化率达到41%以上;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农村、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52%、36%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0%。
第二步,2006-2010年,构建起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框架,达到较为宽裕的小康水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00亿元以上,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00美元左右;非农产业比重达到90%左右,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1.8%;农村、城市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降低到47%、33%左右;森林覆盖率达到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