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政策调整,建立“三个制度一个市场”。一是建立广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市长召集,市人事、计划、劳动社保、教育、公安、财政、物价、工商、税务、民政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研制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大政策和指导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二是建立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登记和就业援助制度。三是筹建广州大学生就业市场。该市场的定位是专业化的人才市场,直接为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广州生源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等提供“一条龙”配套服务。
(八)存在的问题。
1.就业形式依然比较严峻。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年末结转的失业人数未能相对减少,年均仍维持在9万多人的规模,而且沉淀下来的失业人员大多为就业困难群体。随着我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城中村”改制等,解决失业问题的压力仍然很大。
2.就业服务体系尚需健全。我市的街(镇)劳动保障服务中心建设,虽然起步较早,也有为数不少的街(镇)已经建立。但由于受到机构编制的制约,其编制、人员、经费等需进一步落实。
三、农民减负增收工程(苏泽群副市长分管)
(一)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市农业局、市财政局负责)。
我市通过将原来“三统四筹”和征收农业特产税等改为只征收农业税和农业附加税,不再征收农业特产税和其他费用;重新核定农业税计税土地和产量;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等措施,取得了农村税费改革的阶段性成果。经过四个月的努力,完成了试点工作。改革试点结束后,全市农民总体减负73%,农村税费总额从税改前的27821万元下降到7591万元,农民人均负担从108元下降到29元。今年6月,省委、省政府颁发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决定》(粤发〔2003〕10号,我市按照省的有关文件精神,及时调整并实施农村税费改革方案。在去年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农民总体减负幅度达到80%,农村税费总额下降到5699万元,农民人均负担下降到22元。通过这两个阶段的改革,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并从根本上遏制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规范和稳定了农村税费制度。
(二)支持农村新型专业协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市农业局负责)。
目前,我市已成立了广州岭南水果协会,现正积极筹备广州水产协会,并计划争取用1-2年的时间,通过组建或改组,形成花卉、蔬菜、水果、畜牧、水产、奶业、饲料等七大市级行业协会。并大力扶持区(县级市)、镇、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如番禺区的香蕉协会、增城市的畜牧、水产协会和增城市小楼镇的冬瓜协会等。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新模式,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进一步发展,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三)存在问题:
1.在农民减负方面。
①部分地区、职能部门职责落实不够,存在未按规定购领、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监)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收据、涉农收费公示栏没有按要求设立、收费项目公示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收费公示制不够规范等现象。
②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镇统筹、村提留,取消了农业税附加,加上农村“一事一议”筹资上限控制,农村的公共事业项目由于受困于镇、村资金短缺,难以开展实施,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纯农业的困难村,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经费得不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