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京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南京海事局关于《长江南京段船舶溢油应急计划》的通知

  3.7.2.5 岸线清除
  岸线溢油的清除一般可直接进行,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专用设备。根据油品的种类和数量、污染的地理范围、受到影响的岸线长度和自然状况制定岸线清除方案。岸线清除通常有以下三个阶段:
  (1)清除重污染物及浮油。
  (2)清除中度污染物、搁浅于岸线的油及被油污染的岸边泥沙。
  (3)清除轻度污染岸线污染物及油迹。
  大区域的污染清除的方法由岸线类型决定,漂到岸边的浮油应尽快地围拢与收集,以防止流到未被污染的岸线。可使用泵、真空罐车或油罐拖车收集浮油,若车辆无法到达,可使用桶、勺、或其他容器捞起溢油,再将装油的容器用船运走。此外,还可使用适量的吸油材料。待流动的溢油清除后,对于沙滩可用铲车收集被油污染的砂石;对其他类型的岸线,通常可用高压水或分散剂清除污油,用凉水或热水冲洗取决于设备性能及油的种类,一般情况下水温大约加热到60℃并以10-20升/分钟的水流喷射冲洗,同时必须将冲洗下来的油污水收集起来。
  3.7.3 溢油清除的原则
  (1)对于非持久性油类,如:汽油、轻质柴油、航空煤油、轻质原油等:
  ·一般不采取回收方式,让其挥发。
  ·当有可能向附近敏感区域扩大时,可使用围油栏拦截和导向。
  ·在有可能引起火灾的情况下,可使用化学消油剂,使其乳化分散,但应按程序严格控制用量。
  (2)对持久性油类,如柴油、中、重质原油、船舶燃料油、重油:
  ·在可能的情况下,采取浮油回收船、撇油器、油拖把、油拖网、吸油材料以及人工捞取等方式,尽量进行回收。
  (3)以下情况可暂不采取清除行动:
  ·溢出量较少,岸线或资源不受威胁。
  ·溢油为挥发性(非持久性)油类。
  (4)可暂不采取清除行动的原则:
  ·进行清除比自然清除更有害。
  ·不能确定清除方法的有效性。
  3.8 回收油及油污废弃物的处置
  溢油现场清除收集起的油,通过炼油厂、污水接收处理站或油的回收装置(如综合油污回收船上的油水分离器)进行处置。如果岸线清除后,由于油的风化以及油中渗入了细沙、碎石、泥土,就必须考虑其他方法,如直接倾倒;埋于陆地以利于土壤改造或作为次等级公路的路面铺设材料;焚烧等。处理的方法取决于油和碎石的数量及类型、环境因素及费用,具体由环保部门提出处置意见。
  3.8.1 回收油再利用
  回收油再利用是处置回收油的第一方案,当回收油的质量符合一定要求时(如:油可以泵吸;油内固体含量低等),通过炼油厂、污水接收处理站或油的回收装置(如综合油污回收船上的油水分离器)处理后的回收油可直接或掺合于燃油中再利用。
  对未乳化油可使用重力分离法分离出其中的水分。对“油包水”乳化油,可将其加热到时80℃或使用破乳剂破乳,然后再用重力法进行分离。
  3.8.2 直接填埋
  可把含油量低于20%的油污砂石或油泥倾倒在指定的填埋场,填埋时应避免造成地下水受到污染,此外,还可填埋于陆地以利于土壤改造或作为次等级公路的路面铺设材料。
  3.8.3 焚烧
  油类焚烧会引起烟气扩散,而且很难实现完全燃烧,会产生焦油状的残余物,因此应注意焚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焚烧装置应安装净化装置,并经环保部门检测合格,许可后,方可进行。
  3.8.4 增强生物降解
  通过生物降解的方法可以处理油和含油废弃物。陆地上的油需与潮湿的营养基混合。降解率取决于温度、可得到的氧气含量以及氮、磷等养料量。采用生物降解泥土温床法,并通过定期通风、追加磷、氮肥料,则可提高生物对油的降解率。
  3.8.5 存储注意事项
  清污作业结束后大量的油污砂石需要处置,在不能及时运走的情况下,必须临时存储这些油污砂石,为收集和最后处理提供缓冲余地。对于岸线被清除的油污砂石,将其暂存岸边的运输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从岸边运到暂存点,过些时间再运到最后处理场所。
  存储前应尽可能地从油污碎石中将污油分离出来,以便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污油处置。经收油机和吸油材料回收的油可直接暂存于油轮舱内,靠岸后即可用罐车运至指定处理场所。如果没有特别的容器,从岸边回收的油可用土墙围起来,或装入加厚的塑料袋(或其他防油袋)简单存放并保证油不溢出来。临时存油的地方应选择非敏感区域,避免由于受到油的侵蚀而干扰植物生长。将油运走后,存放场所应尽可能恢复原来面貌。
  3.8.6 溢油应急设备的清洗与保养
  围油栏在使用后需清洗及修补,存放时避免阳光直射。
  撇油器用完后可用柴油清洗,不能用分散剂或洗涤剂清洗,以免影响撇油效果;撇油器的动力装置应予以保养,避免受到潮湿酸性气体的腐蚀;撇油器中的塑料及橡胶带应避免阳光直射。
  溢油应急船用完后,被油沾污的部位及各种设备需予以清洗,动力设备需予以保养。
  3.9 后勤保障
  3.9.1 人力物力支援
  (1)与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为应急人员提供交通、住宿、衣食、医药、安全设备,如:
  ·采购供应应急人员的生活物资,如食品、饮用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