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点推进农村教育发展
农村教育要为农业现代化做贡献。要把农村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不断完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切实落实《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规定的各级政府的管理责任。在巩固普及义务教育成果基础上大力支持贫困地区普九攻坚工作。增大保障困难群体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切实保障贫困家庭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加强不同地区和城乡之间的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动员全社会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义务教育。构建多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农业人才的农业教育体系。重点扶持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远程教育,以信息技术作为缩小区域间教育差距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学校和各种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素质和向非农产业及城市转移的能力。农村教育要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移做出贡献。
(五)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准入制度,推广新型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优化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围绕当地产业结构培养“本地化”应用型人才,特别注重为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地发展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实现学历文凭教育、职业训练、劳动技能培训相互结合,加强对城镇从业人员和进城农村务工人员的各种培训工作。
(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教育改革的各个环节。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适用信息技术能力和协作能力。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文体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七)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
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的优势,大力推进面向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全省更广范围。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力度,为实现教育信息化提供有力保障。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