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植强势产业,突出建设以民办教育为特色的现代教育中心
12、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树立“大文化、大产业、大市潮的观念,进一步搞好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加紧建设艺术中心和体育中心,积极发展公共卫生和新闻广播电视事业。巩固基础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发展高等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办好职业教育城。制定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实施细则,成立民办学校教师人才管理中心。组建民办教育集团,建立民办教育发展基金,引导帮助民办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强化行业自律,促其做大做强。继续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办学,千方百计吸引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到新余创办分院、分校,增强新余民办教育在全国的品牌效应。
13、加快发展信息、金融保险业。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政务上网、企业上网、农业上网、教育上网、家庭上网工程,建成服务全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发展以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开发和综合服务为主的信息产业。组建地方商业银行,争取外资、民营银行及保险公司在新余设立分支机构。以金融效益和金融安全为前提,构建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性金融保险体系。建立银企协作长效机制,搭建项目合作平台。
五、增强城市聚集效应,突出建设以大市场为基地的商贸物流中心
14、夯实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基矗加大商贸物流通道建设力度,建好渝洲、天工大桥,打通赣粤、沪瑞高速公路在我市的连接线,建好互通立交桥,贯通北环路东段,抓紧建设迎宾大道。争取国债资金,建设好乡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油路,建成以主城区为中心的市内半小时交通网,拓宽周围通道,形成沿边市(县)一小时交通圈。加快新余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处建设,使其尽快建成并发挥作用。
15、建立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体系。着手编制新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纲要,研究制定发展物流业的优惠措施。放宽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现代物流业,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经营。高起点、大规模构建开放、规范的区域性资本、劳动力、技术、生产资料、特色产品流通市场体系。以建设五金市场和胜利北路商业步行街为契机,加快兴建和完善一批商贸批发零售市场加快国有流通企业改革步伐,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组建大中型商贸流通集团,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以建设300万吨铁路货运中心为契机,加快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努力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流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