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以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发展。利用储藏、保鲜技术,重点发展绿色蔬菜、粮食加工、果品加工等产业;利用新型加工技术,发展肉用动物饲养及加工的肉制品产业。
(3)利用酶技术、发酵技术、畜禽基因工程疫苗技术等,发展蜂胶疫苗、动物疫苗、畜禽免疫增强剂、干扰素诱导剂等产品,形成新型农药、生物肥料等产业。
(4)利用生物技术开发糖产业、汽油醇、功能性氨基酸、酚醛树脂、酶制剂等,提高农副产品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高新区等各类园区的建设。高新区等各类园区是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重要支撑。要结合城市的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化城市的标准科学合理地进行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行ISO14000标准认证,做到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树立现代化文明城区的形象。
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要提高创新孵化能力,继续大力发展综合性孵化器,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孵化质量。引导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积极参与孵化器的建设,发挥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和学科优势,大胆探索新的联合模式,联建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专业技术孵化器,建立有利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平台。
高新区等各类园区要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培植一批骨干企业、大项目和高新技术拳头产品,尽快膨胀产业规模,提高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所占的比重。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三大技术领域新兴产业的培育,整合各类资源,创建软件、电子基础材料、发酵工程、化学制药、海洋化工等特色科技园;围绕我省优势产业,以骨干企业、上市公司为依托,规划建设家电工业园、石化工业园、冶金工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汽车产业园、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特色产业园;围绕中药材规范种植、炮制加工、中成药生产等环节,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山东)基地,形成一批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
加大招商引资、引智力度,提高产业聚集效应。充分利用高新区等各类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载体的作用,采取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资的新措施、新办法,努力拓展科技合作的新领域、新渠道,加强与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外企业和机构参与园区建设,有重点地建设一批留学生创业园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按照“精简高效、优胜劣汰”的原则,强化领导班子和管理队伍建设,建立“精简、效能、统一”的管理机构。完善“一站式”的办公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提供“零障碍”服务,建立并完善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逐步形成研学产相结合、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的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园区评估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评估、发布发展情况,督促各项工作和政策的落实。
(二)构建公用开放的技术创新平台。聚集山东半岛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各类科技资源,构建区域创新服务体系。采取政策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联建一批面向行业服务的区域性科学研究基地、开放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和完善重大科研仪器设备协作网络,提高现有科研装备的共享和配套能力。发挥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的优势,推动海洋创新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