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江苏省沿江开发总体规划的通知

  32.电源建设。加快国家已批准的电力项目建设,在长江南岸加快常熟二电厂和谏壁电厂技改工程建设,开工建设利港电厂三期工程和沙洲电厂,积极推进建设戚墅堰电厂和苏州望亭电厂的燃气工程、张家港和华能金陵燃气电厂等一批电源项目;在长江北岸加快建设天生港电厂发电供热技改工程。抓紧开展一批新电源点的前期研究和工程建设工作;坚持结构调整和优化,降低燃煤发电的比重,以“西气东输”为契机,积极推进天然气发电,建设一批天然气发电机组,优化一次能源结构和电源结构。积极做好西气东输天然气和第二气源过江连接线的前期准备工作。
  33.电网建设。加快建设“北电南送”500千伏江阴长江大跨越工程,早日开工建设500千伏南京大胜关过江通道工程,配合电源建设,积极推进500千伏江阴第二长江大跨越工程(泰州—江阴)和南通—张家港长江大跨越工程的前期研究和工程建设,到2010年,500千伏过江输电通道达到4—5条,输电能力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确保“北电南送”。
  加快“西电东送”500千伏通道建设。加快建成常州武南—无锡锡东南—苏州车坊输变电工程;积极推进并早日开工建设500千伏南京龙潭—镇江上党—常州武北—无锡斗山输变电工程,以及500千伏苏州张家港—苏州石牌—苏州昆太输变电工程的前期研究和工程建设工作。到2010年,形成2—3条500千伏“西电东送”通道,输电能力力争达到1000万千瓦,确保苏南尤其是苏锡常地区的用电需求。

第十六节 水设施建设与布局



  34.水利设施建设。沿江地区防洪排涝设施较为齐全,大部分地市基本达到了长江江堤5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但部分堤段的堤身质量和防洪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长江河势还未能完全控制,冲、刷、淤积、坍江、风暴江潮袭击等现象时有发生,给沿岸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到2010年,江堤在达标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提高,干流河势得到基本控制,重点险段和节点岸线保持基本稳定。
  35.江堤建设和区域防洪。进一步巩固长江堤防的防洪能力,建设高标准的流域和沿江城镇防洪排涝工程体系。完善提高长江主江堤达标配套工程,重点加固和改造未达标的建筑物;重点加强城镇和临江开发区所在区段的堤防建设,提高抗洪防涝能力;建设沿岸引排工程,完善自排为主、抽排为辅和高低分排系统,增强流域洪涝水的外排能力,协调好流域排洪与圩区抽排之间关系。
  36.河势控制与整治工程。加强长江河势整治和控制,抓紧实施南京河段整治二期工程,积极推动镇扬河段和扬中河段整治一期工程,加快实施徐六泾节点控制工程,尽快开展澄通河段及长江下游河口段的福姜沙、通洲沙、白茆沙等水道整治的前期准备工作。
  37.区域供水建设与布局。沿江地区利用长江水源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供水系统,但取水口布局比较分散,增加了水源地保护的难度,影响了临江产业的发展。要按照省政府批准的《苏锡常地区区域供水规划》和《宁镇扬通泰地区区域供水规划》,积极推进区域集中供水工程建设,扩建、新建若干区域中心水厂,建设区域供水管网,提高区域集中供水覆盖率。

第五章 城镇建设与发展



  38.顺应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发展的需要,在建设沿江基础产业带的同时,要加快沿江城镇密集带的建设。本区现有城市21个,其中特大城市2个,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10个,小城市6个,2001年城市化水平为51.6%,其中苏南沿江地区和苏中沿江地区分别为57.6%和44.6%,随着沿江开发的推进,人口和产业将加快集聚,预计2010年本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5%左右。
  39.抓住沿江开发机遇,加快南京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的建设,促进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南京都市圈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南京作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注重在经济、金融、科技、信息、贸易等方面,强化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整合镇江、扬州等周边城市,形成一个紧密的功能互补的大城市圈域。苏锡常都市圈的主要任务是加快推进苏州、无锡、常州的一体化进程,积极辐射苏中,形成以上海为中心的城市(镇)密集区。
  40.努力提升南京、镇江、常州、扬州、泰州、南通等沿江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功能,适度扩大规模,提高效率,加快人口集聚,将有条件的大城市培育成特大城市;邻近大城市的中小城市是城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城市圈内近郊、远郊或卫星城市的作用,积极承接大城市的居住和产业集聚功能,充分诱导大城市功能集聚对自身的扩散,获取大城市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原动力;远离大城市的中小城市是周边地区的工业、商业和行政中心,要进一步调整结构,扩大规模,积极向周边地区提供行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商业、物流等城市功能,着力培育观光旅游、制造业、流通等有竞争力的产业,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要将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成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进一步完善沿江城镇体系。
  41.开发区是城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沿江地区要把开发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要以城镇为依托,加强与周边城镇的整合,引导产业和人口集聚,实行统一规划,统筹布局生产区、生活区、公共服务区和配套设施,提高临江开发区和临江城镇发展水平。临江开发区要积极接受中心城市辐射,承接城市产业转移。中心城市要注重为临江开发区和港区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互动发展。

第六章 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

第十七节 水环境治理



  42.目前本区水环境问题仍较严重,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污水处理能力不够,一些污染物指标普遍超标,水质下降。在加快沿江开发的同时要把加强水环境治理、保护长江作为重要任务。水环境治理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本区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80万吨/日以上,临江开发区内的污水全部实现高标准达标排放,长江水体的总体水质保持Ⅱ类标准,近岸河段水质明显改善,城市河流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遏制。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