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局、深圳市住宅局、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通知

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经济贸易局、
 深圳市住宅局、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通知
 (2003年7月31日 深建字[2003]79号)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耗法》、建设部《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和《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及有效利用能源,加快我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步伐,根据《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十一条的规定,市建设局会同市经济贸易局、住宅局、规划与国土资源局联合编制了《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该《规范》编号为SJG10-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深圳市建设局负责管理,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

             深圳市居住建筑节能设计规范
           Design code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henzhen

                  SJG10-2003

  批准部门:深圳市建设局
  施行日期:2003年10月1日

                  2003 深圳

前言



  根据深建技〔2001〕11号文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其他省(市)有关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4.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5.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6.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7.其它建筑设备节能设计。
  本规范由深圳市建设局归口管理,授权由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送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市振华路8号设计大厦,邮编:518031),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组织编制机构:深圳市经济贸易局
            深圳市建设局
            深圳市住宅局
  本规范主编单位:深圳市经济贸易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办公室
          深圳市建设局科技教育处
          深圳市住宅局规划设计处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规范参加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深圳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叶 青 刘俊跃 李承宗 李劲鹏 李晓君 朱银洪
            罗 刚 吴大农 肖景文 周 泓 徐俊雄 黄俊红
  (按姓氏笔划顺序排序)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4 建筑和建筑热工节能设计
  5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6 空调和通风节能设计
  附录A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
  附录B 建筑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附录C 本规范用词说明

1 总则

  1.0.1 为贯彻国家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有关政策和法规,改善深圳市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居住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
  1.0.3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应从规划、建筑、热工、空调、照明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在保证舒适的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使用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1.0.4 居住小区宜通过采用生态设计,改善小区热环境与空气品质;居住建筑应通过采用增强建筑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提高空调设备能效比等节能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质量和卫生换气指标的前提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空调能耗应节约50%。
  1.0.5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筑物耗冷量指标(qc)index of cool loss of building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由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
  2.0.2 空调年耗电量(Ec)annual cooling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按照夏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空调设备每年消耗的电能。
  2.0.3 空调设备能效比(EER)energy efficiency ratio
  在额定工况下,空调设备提供的冷量与设备本身所消耗的能量之比。同一设备在不同工况下的能效比不同,涉及能效比数值时,必须指定工况。
  2.0.4 热惰性指标(D)index of thermal inertia
  表征围护结构反抗温度波动和热流波动能力的无量纲指标,其值等于材料层热阻与蓄热系数的乘积。
  2.0.5 典型气象年(TMY)Typical Meteorological Year
  以近30年的月平均值为依据,从近10年的资料中选取接近30年平均值的各月
  组成一年,作为典型气象年。由于选取的各月在不同的年份,资料不连续,尚需要进行月间平滑处理。
  2.0.6 卫生换气ventilation for health
  为满足室内卫生要求而必需的通风换气。
  2.0.7 穿堂通风cross ventilation
  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穿过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
  2.0.8 单侧通风one-side ventilation
  依靠同一面墙上开启的外门窗进行室内外空气交换的通风方式。
  2.0.9 空气动力系数air-dynamical coefficient
  建筑物表面某一点上由风造成的压力与风(未受建筑物干扰)的动压之比值。
  2.0.10 体型系数shape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
  2.0.11 室内热环境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影响人体热感受的室内环境因素的总称。由室内干球温度、空气湿度、风速和平均辐射温度综合表征。
  2.0.12 太阳辐射solar radiation
  太阳表面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的热能。
  2.0.13 短波辐射short-wavelength radiation
  物体发射的波长不大于3μm的电磁波辐射。由于太阳发射的电磁波长很短,主要在0.3-3μm范围内,所以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2.0.14 长波辐射long-wavelength radiation
  物体发射的波长大于3μm的电磁波辐射。地面、建筑外表面及大气的温度都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它们发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大于3μm,属于长波辐射。
  2.0.15 窗墙面积比area ratio of window to wall
  窗户洞口面积与其所在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的比值。
  2.0.16 换气次数air changes
  通风量的计量单位之一。单位时间室内空气的更换次数,即通风量与房间容积的比值。
  2.0.17 热环境综合评价指标(PMV)Predicted Mean Vote
  表征人体热反应(冷热感)的评价指标,代表了同一环境中大多数人的冷热感觉的平均。

3 室内热环境和建筑节能设计指标

  3.0.1 居住建筑在采用空调时,室内热环境质量应达到热舒适水平,并满足卫生换气要求;在通风时应达到本规范表3.0.2规定的可居住水平。
  3.0.2 夏季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指标与卫生换气次数应符合表3.0.2。

  表3.0.2 夏季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与卫生换气次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