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的通知

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的通知
 (黑发[2003]12号)


各市(地),县(市)委和人民政府(行署),省委各部委,省直各单位: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业经中共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03年8月19日

           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
       (2003年6月26日中共黑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
             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头二十年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根据现实基础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趋势,提出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纲要。
  一、现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省上下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经过艰苦努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为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221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39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7.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突破1000美元,2002年达到1233美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居全国第10位。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经济素质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比例由1980年的25.0:59.3:15.7调整为2002年的11.5:56.1:32.4。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优质农作物、绿色食品和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石化、机械和食品工业进一步壮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柱和牵动作用增强,电力、交通、通信、粮食仓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对国民经济的瓶颈制约基本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历史性成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在宏观调控下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土地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完善,农村税费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较快。国企改革不断深化,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公司制改造和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商品市场不断发展完善,要素市场初具规模,市场法规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计划、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住房、科技、教育和政府机构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市场供求状况出现重大转变,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供给短缺现象基本消除,买方市场初步形成,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80年的82.4亿元增长到2002年的1320亿元。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进出口总额由1980年的1.3亿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43.5亿美元,年均增长17%;实际利用外资额由1985年的1747万美元增长到2002年的12.4亿美元。加大了“南联”工作力度,与国内发达地区的合作向纵深拓展。
  ——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稳步提高,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教育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等教育和各类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文盲的“两基”目标,高等学校和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进一步加强。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成效显著,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0年的8.63‰下降到2002年的2.54‰。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等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建成投产了一大批环境污染治理项目,水土流失、草地“三化”、江河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得到初步缓解,我省已成为全国三个生态建设试点省之一。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85年的742元和398元提高到2002年的6101元和2405元,年均实际增长5.3%和 5.2%。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80年的56.7%和57.7%下降到2002年的35.5%和41.6%。扶贫解困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完成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城乡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权建设取得积极成果,地方性法规体系初涉形成。爱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