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全省国有出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使广东成为全国重要的出版基地。做大做强省出版集团,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推进出版、发行集团联合,建设多媒体经营、编印发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的大型集团。加大发行网络建设力度,发展若干家较大规模的出版物销售连锁企业,促进大型书城、特色书店、便民店等业态的合理布局,实现城市住宅小区、农村乡镇和较大的自然村均有出版发行网点。通过举办出版博览会、广东(国际)书香节等活动,在全社会倡导读书风气。推动印刷业向多色、高速、数码化和个性化印刷发展,建设印刷工业园区。继续引进实力强、技术新、品牌好的跨国公司落户广东,大力开展面向国际市场的来进料加工业务,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国际性印刷中心。大力发展音像和电子出版业,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音像制品物流中心。积极倡导连锁、超市、电子商务等现代经营方式,发展若干家较大规模的音像制品销售连锁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推动音像制作、出版与发行单位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壮大产业规模,打造拥有品牌和市场规模效益的集团化企业。逐步扩大音像市场的对外开放。
3、传媒业。
改造、提升传统传媒业,建设若干以广东为基地、辐射国内外的大型传媒集团。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深圳报业集团要加强产业经营,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向多媒体、跨地区发展。按照“统一品牌、资产联合、多级核算、分级管理、统分结合”的思路,加快组建全省性广播影视传媒集团。整合全省广播影视节目资源,优化节目设置,提高节目质量和生产能力。以省级电视台、电台为中心,在珠江三角洲等地建立节目制作基地,将广东建成全国广播影视节目生产制作中心之一。增加广播电视上星频道,探索与境外合作上星,开拓国际广播影视业市场。加快组建集影视制作、发行、放映于一体的珠江电影集团。全面推行城市电影发行放映院线制,组建跨省电影院线。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和外资,加快城市电影院建设和改造,使影院朝着多样化、综合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鼓励家庭期刊集团做大做强。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参股等形式,实现跨行业、跨媒体经营,建设大型综合性传媒集团。
4、会展业。
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综合及专业会展业。充分发挥现有会展场馆的功能,加快建设一批高档次、多功能的现代化会展场馆。继续办好广交会、高交会、广州留学生科技交流会、电博会、珠海航展、广东国际体育博览会、东莞家具展、佛山陶瓷展、顺德花博会、顺德家电博览会、阳江(国际)刀剪博览会,开办中国国际音像交易会、广东(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力争建成一批全国及世界性会展品牌,确立华南地区会展业中心的地位。加强与国际会展业权威机构的合作,促使我省会展业尽快走向国际化。加快培养专业人才,不断提高我省会展业的专业水平。统筹规划,加强管理和指导,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规范会展业发展。
5、信息服务业。
拓展网上资讯服务,推动电子商务发展。重点开发一批基础性数据库,建设一批文化信息资源服务网站,重点建设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书店、网上剧场、网上电影院、网上演出售票系统等,提供文化信息资源的链接服务。组建多种类型咨询服务和机构,发展软科学研究机构、技术评估机构、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机构等,加强信息开发,提供市场分析、形象设计、决策参考等服务。鼓励信息服务机构向集团化、网络化、品牌化发展,争取建成一批具有国内外一流水平的文化信息企业。
6、旅游业。
推动旅游与文化更紧密结合,提升旅游业的文化含量。大力开发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乡文化等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特色及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抓好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旅游开发。重点扶持若干个龙头文化旅游项目和山区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在增强原有著名文化旅游景区辐射功能的同时,支持开发和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的古遗址。支持开平碉楼、广州南越国遗迹、佛山石湾古陶窑、大埔县客家围楼、韶关丹霞山、南华寺等申报世界遗产。抓好河源石峡恐龙遗址公园、曲江马坝人遗址公园、南越国宫署遗址公园、虎门鸦片战争古战场遗址公园、南宋崖门海战古战场遗址建设。大力开发商贸文化游、文化设施游、近现代革命遗址游、民俗文化游等,广泛开辟旅游线路,办好各种文化旅游节庆。开发旅游工艺品业,发展旅游饮食文化,加强对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队伍的整体素质。
7、演艺娱乐业。
充分利用我省演出团体数量多、类别齐全、机制灵活、资源充足的优势,促进我省演艺业朝健康、规范、多元、高档次方向发展。加强演出团体之间的协作,发挥名人、名团、名剧、名剧场的品牌效应。积极推进广东重点艺术院团、剧场、中介机构等的强强联合,筹建集约化经营实体——广东星海演艺集团。鼓励实行签约制、演出经纪人制、演出季制、制作人制等组织形式。加快粤港澳大三角演出网络建设。创建中国(广东)国际音乐夏令营。对经营性娱乐场所实行布局调整,加大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提高娱乐业的整体层次。倡导特色经营,发展一批具有广东特色、健康文明的娱乐场所。挖掘传统娱乐形式的市场潜力,吸引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新型健康的娱乐场所,引进和开发新的娱乐形式和项目,不断丰富娱乐品种。加强对娱乐歌舞场所演出的引导和管理,提高演出和经营质量,打造娱乐业的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