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

  (八)发展体育事业。
  积极实施群众体育精品战略、竞技体育金牌战略、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体战略、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战略,继续保持广东体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建立和完善体育组织,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发展体育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计划,使我省国民体质达标率居全国前列。到2010年,全省体育活动设施有较大发展,各地级以上市建有体育中心和全民健身广场;80%的县(市、区)建有公共田径场、全民健身广场、游泳池和体育馆;60%的社区建有健身点,达到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标准;乡镇建有标准篮球场。加强各级体育运动学校、业余体校和培训基地建设,培养优秀体育人才,大力实施奥运争光计划,保持我省竞技体育名列全国前茅,努力提升我省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九)加强文化保护工作。
  积极发掘、抢救、保护文物资源。制定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大力推进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两大保护体系建设,使之对全省文物资源的涵盖率达到90%以上。加快省、市、县三级博物馆网络建设,鼓励和扶持发展各类特色博物馆、专业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建立健全以国办博物馆为主体、各种各类博物馆相配套的博物馆网络,使我省博物馆在品类、数量、设施、藏品、管理、研究水平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扶持和发展具有岭南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濒危和稀有民间文化艺术品种。加强对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客家文化、侨乡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的保护和研究。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历史文物古迹以及饮食文化等资源,形成一地一品、一地一特色的岭南民间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与旅游、商贸、农业等经济活动结合。继续开展创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工作。到2010年,全省建成200个以上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80个以上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定期举办粤剧、潮剧、客家山歌、舞龙舞狮等民间艺术种类的汇演,积极推动粤剧申报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大力扶持档案和方志事业发展,加强地方党史研究工作。不断增加对档案馆设备更新、档案抢救修复、编纂出版、展览宣传等工作的投入。2008年完成第二届省、市、县新方志编修工作,系统整理、出版我省各历史时期的志书。启动和完善省情信息库服务功能,开展省情研究、交流和宣传教育工作。
  (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充分利用广东丰富的人文资源、文化品牌以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在海外拥有3000多万粤籍侨胞的人缘地缘优势,建立完善粤港澳三地文化合作机制,进一步拓展与港、澳、台地区和外国多边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海外华人华侨的联谊等工作。按照“多出进好”的原则,巩固、发展港澳台和东南亚文艺演出市场,积极开发欧美等文艺演出市场,积极引进境外优秀文化品牌和优秀文化项目。扩大与境外媒体的合作,利用其市场和网络优势,进一步拓宽广东广播影视节目和频道(频率)在海外落地渠道,增加落点,扩大影响。加强出版对外贸易和版权贸易,鼓励支持省内出版单位与港澳台乃至国外出版企业开展多方位、有深度的合作,联合办出版、发行,定期在海外举办出版物展销,推动广东出版物走向世界。推进缔结国际友好城市活动。建立行之有效的文化安全机制,抵御境外不良文化渗透。
  四、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一)建立文化产业新格局。
  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制订文化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引导全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组建发展文化产业集团。重点发展报业集团、广电传媒集团、出版集团、期刊集团、演艺集团,推进文化集团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壮大规模实力。以省级集团为核心,加快发展全省性集团。大力发展专、精、特、新中小型文化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形成以核心版权产业为龙头,以科技业、出版业、传媒业、会展业、信息服务业、旅游业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影视业、演艺娱乐业、体育业、卫生保健业、美术业、艺术培训业等。形成以广州、深圳中心城市为龙头、各地级市为主干、带动辐射全省城乡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广州、深圳要着重发展核心版权业、科技教育业、文化信息业等产业,努力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增强辐射力。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大力发展各类文化制造业和文化商贸业,形成一批经济文化结合紧密的产业园区,成为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重要基地。东西两翼和山区要着重开发利用自然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以及民间民俗文化等地方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发展外向型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科技文化结合型企业。
  (二)培育和发展重点文化产业。
  1、科技业。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原创性研究和科技攻关,积极推进专利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促进知识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及海洋科技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群体。加快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催生和培育一批具有创新优势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好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加速高新技术向三次产业的扩散和转移,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在石油化工、电器机械以及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等行业实施和推广若干项关键技术,支持企业通过创新掌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推动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实现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工作,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2、出版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