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联手扶贫开发纲要(2003-2007年)的通知

海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口市联手扶贫
 开发纲要(2003—2007年)的通知
 (海府[2003]61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海口市联手扶贫开发纲要(2003—2007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三年七月八日

            海口市联手扶贫开发纲要
              (2003—2007年)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的意见》以及《海南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3—2005年)》精神,经与五指山市委、市政府商议,现对五指山市水满乡未来5年联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奔小康提出以下发展纲要。
  一、过去五年联手扶贫开发的回顾
  五指山市水满乡是我省较偏远的黎苗族聚居乡,生产生活条件相对落后,贫困人口多,被国家和省确定为贫困乡镇。1997年6月,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与五指山市、水满乡签订了对口挂钩联手扶贫协议,开始联手扶贫开发、脱贫致富工作。5年来,我市按照“抓落实,打基础,促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确定“加强基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工作思路,认真组织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水满乡建设,发展经济,有力地促进水满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到1999年,全乡提前一年实现了省委提出脱贫的目标,2002年,全乡社会总产值达991.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5元,接近五指山市年人均收入1841元的水平,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改善。5年来,我市把水满乡纳入整个中部地区开发建设规划中,投入440.5万元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集镇核心区建设,完成了民房改造,实现了村村通水、通电、通路的目标,启动了文明生态村建设,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了当地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环境,提高了人居环境质量,带动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1997年至2002年,我市共投入82万元帮助水满乡搞好水利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经济,建成了一批支柱产业扶贫基地,开发了与解决温饱有直接关系的短、平、快种养项目,完成了帮扶重点从“输血”向“造血”的转变,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收入稳步提高,有近七成的农户家里有了电视机和音响,有1/3农户家里有了摩托车,少部分农家还安装了电话,拥有移动通讯工具等,群众衣食住行有了明显变化,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文化知识得到普及,人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几年来,我市通过政府拔一点,结对子学校出一点,社会捐助一点,投入191.4万元用于水满乡的教育扶贫工作。建希望小学,修学校危房,添置完善教学仪器设备。开办师资培训班,选派优秀教师支教,规范教育教学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在,水满乡中小学生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8.5%,科技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几年来,我市安排专项资金帮助水满乡相继开办了“三位一体”学校和9+1培训班以及“小康班”等,为广大农民传授实用型农业新技术,充分利用科技资源和科技进步成果,建立科技扶贫示范基地,如五脚猪养殖场和兰花基地等。通过传帮带,使水满乡农民应用科技水平逐年提高,思想观念同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是思想观念从过去的等靠要依赖思想转变到开拓进取、勤劳致富;二是生产观念从过去重种轻管转变到注重科学管理、种管结合。医疗卫生水平明显提高。5年来,我市共投入33万元支持当地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派出6批(每批8名)医疗队帮助水满乡组建卫生院,完善了各科室的医疗器械设备,提高了该乡的医疗卫生水平。现在,水满乡已基本做到产妇分娩不出乡,一般的小手术不出乡,解决了当地人民看病难问题。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我市高度重视水满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干部双向交流的形式,每年选派2—3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到水满乡挂职锻炼,按照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要求,帮助水满乡搞好基层组织建设,真正使基层党支部在发展经济,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