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严密监测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持续降雨使各类岩土体含水量已处于饱和状态,引发地质灾害的机率大大增加,国土资源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对重点滑坡、滑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地段,既要严密监测,及时会商,提出解决措施,又要及时上报国土资源部,争取支持。遇有险情,要提早预警,以便组织群众安全撤离。
(四)及时抢修水毁基础设施。对水毁道路、通信、电力设施修复,要本着“先通后畅”的原则,由各级交通、电信和电力部门负责,尽快抢通。凡属国、省干线水毁公路,由省交通厅负责抢通,并对便道及时加固处理,保证通畅,确保年底修复完成。县、乡和乡村公路水毁修复主要依靠群众投工投劳解决。对通信线路的抢修,由省通信管理部门负责协调解决。在通信线路未抢通前,要采取应急措施,保证通信畅通。对水毁电力设施,按电力管辖区域,分别由省电力公司和省农电局负责协调,尽快修复。对水毁水利设施和度汛应急工程,由各级水利部门负责抓紧抢修,确保防汛抗洪、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需要。修复用工由受益区群众负担,所需材料费由省级有关部门按项目给以适当补助。
(五)全面恢复水毁学校、医院和机关。对于水毁的校舍,各级政府要立即组织力量抢修。对水毁的校舍、医院和机关,教育、卫生、财政部门要按水毁程度,在有关专项资金中予以补助,市、县政府要立即组织抢修。特别是对9月1日没有按时开学的学校校舍的修复,要抓紧进行,处于严重地质灾害地段的学校,要另择临时安全房屋办学,力争学生尽快开学上课。
(六)积极恢复农业生产。要加强田间管理,努力提高单产,确保稳定总产。由农业部门负责及时调运恢复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对水毁基本农田,要组织和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抓紧修复,不误秋播。要采取有效措施,组织灾区群众发展多种经营和开展劳务输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认真作好消毒和免疫工作,坚决预防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暴发和流行。
(七)切实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清淤、排涝,搞好环境卫生。要在灾区强化卫生防疫宣传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疫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好防大疫的各项准备工作。由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抓好水源保护、饮水消毒和食品卫生工作,加强对疫病的监测和疫情的报告,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八)备足抗灾救灾物资。省级有关部门在接到调运救灾物资的指令后,要组织力量及时完成。各地要根据当地灾害发生的特点与趋势,准备优质、充足的抗灾救灾物资,加大县乡救灾基本物资和备用物品的储备,发动群众自备自储各种抗灾应急物资,加强对储备物资的管理与保养,及时更新、补库,保证在救灾需要时拉得出,运得到,用得上,能救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