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形成市场引导、企业自觉实施和政府推动相结合的清洁生产机制。
--建立健全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制定推行清洁生产的规划和实施方案。
--初步形成以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格局,以绿色效益农业为重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为特色的新型农业发展格局。
--扶持发展一批清洁生产的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健全由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的推行清洁生产工作队伍。
--推广一批先进的清洁生产技术;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50%以上的重点污染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工业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主要耗能产品综合能耗较大幅度降低,年节能率达到3-5%;能源综合利用率达到40%左右;全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8%, 其中主要城市的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0%。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初步确定为:到2005年酸雨控制区和非酸雨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2000年减少20%和10%;尘(烟和工业粉尘)、化学耗氧量、氮氨排放量比2000年减少10%。工业废水中重金属、氰化物、石油类等得到有效控制;危险废物得到安全处理。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90%。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争取到2007年提前达到国家污染物控制计划目标。
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的工作重点
(一)围绕全面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
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水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冶金、化工、轻工、纺织、建材、电力等重点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行业的结构调整工作,依法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治理结构性污染。推动工业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各类工业园区清洁生产的推进力度,实现基础设施共享和污染物集中处理。
大力发展污染小、消耗低、效益高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绿色工业发展。积极发展环境友好产品,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节约自然资源,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环保装备制造和环境服务业,促进环保基础设施、企业治污设施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
(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农、林、牧产业。
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推动专业化分工和区域经济联合,形成种养加结合、农牧林结合、贸工农结合的新型农业产业格局。发展绿色效益农业,促进休闲农业、绿色林牧业发展,尤其注重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森林食品和有机食品,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建立绿色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