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2004年,各类示范建设达到规划标准,进入国家、省、市验收阶段;通过示范企业的带动,实施信息化改造的企业占制造业企业的30%以上;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技术实力显著增强,为企业提供的信息技术咨询服务成功率达到95%以上;组织各类现场推介会5次以上,组织培训10场次,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9000人次以上。
(三)2005年,进行“十五”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情况总结,分析问题,推广经验;完成国家、省、市各类示范建设的验收工作;组织典型企业和行业经验交流会,培训信息、管理等方面人才4000人次以上;研究制定“十一五” 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规划和工作思路。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经贸委、科技局、财政局、信息产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具体负责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整体方案设计、计划及资金引导、项目评估监理、宣传引导、政策保障等工作。
(二)成立威海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建设专家组。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大学和利玛公司、神州数码公司、山东山大华特公司及有关企业,成立专家组,负责全市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实施方案的论证、示范市(区)及示范行业、示范企业的确定和制造业信息化的技术保障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每年从市科技三项经费中列支300万元,设立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专项扶持资金,对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区)、重点示范企业、重点监理服务机构和列入国家、省项目计划的企业等进行扶持,引导和推动全市制造业企业信息化工作。
(四)加强宏观管理与服务工作。建立各类示范的定期联络与调度制度,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与运作模式;培育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建立稳定的软件供应商服务渠道,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制定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整合各种可利用资源,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五)加强宣传,优化发展环境。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和网络媒体,广泛宣传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报道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大专项的进展及成果,反映国内外制造业信息化技术前沿和最新动态,介绍制造业信息化新技术、新产品及市场需求,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