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由农村统计报表制度中的农业总产值季报(农定综03表)计算得到的增加值扣除国有农场(农垦部门的资料)、集体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估算)计算取得。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根据劳动工资专业提供的其他服务业中有关民营企业从业人员报酬增长速度(1401表)以及工商、税务有关民营资料推算取得。
三、工业
1.指标解释。
(1)工业总产值:指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2)产品销售收入:指企业在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等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3)税金:包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应交增值税。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指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工业性劳务等主要经营业务应负担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消费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
(4)利润总额: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
2.资料来源。
(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B401表取得,工业总产值由B201表超级汇总取得,产品销售收入、利润、税金、从业人员由B202表超级汇总取得。
(2)规模以下相关指标的数据由N301、N302、和N303表取得。
(3)规模以下民营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工业单位1—3季度数据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收集:a、开展规模以下民营工业季度或月度统计的地区,可直接取得数据;b、开展规模以下工业季度或月度抽样测算的地区,可从中测算民营工业的数据;c、未开展上述两项活动的地区,可根据上年抽样推算情况,再结合本季度规模以上的部分小型民营工业企业(年产品销售收入小于1000万元的企业)相关指标的增长速度推算规模以下民营工业总量。涉及规模以下民营工业总量的有关分组指标的,若没有可供直接汇总的调查数据,可用相关的销售收入比例进行分摊。
规模以下民营工业企业和个体经营工业单位1—4季度数据,根据1—11月份的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加工取得。
四、交通运输邮电业
1.指标解释。
(1)货(客)运量:指在一定时期内运输企业实际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货运按吨计算,客运按人计算。货物不论运输距离长短、货物类别,均按实际重量统计;旅客不论行程远近或票价多少,均按一人一次作为客运量统计。半价票、小孩票也按一人统计。
(2)货物(旅客)周转量:指在一定时期内,由各种运输工具运送的货物(旅客)数量与其相应运输距离的乘积。
(3)邮电业务总量:指以货币表现的邮电部门用于传递信息和提供其他邮电服务的总数量。它用各种邮电分类业务量,如函件件数、电报次数、长话、城内电话和乡村电话的年均户数、订销报刊累计份数等,分别乘以相应的平均单价(不变价),加总后再加上出租电路和设备的收入、代用户维护电话交换机和线路等设备的收入及其他业务收入取得。
2.资料来源。
企业数、从业人员数直接从工商(私企5表、个体4表)资料计算取得;营业收入以税收收入资料结合从基本单位调查表取得的资料计算取得;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客运量、客运周转量数据由专业统计的D401表取得,邮电业务总量数据由专业统计的D405表取得。
五、建筑业
1.指标解释。
(1)期末从业人数:指报告期最后一天,在建筑业企业中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2)建筑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值是以货币表现的建筑安装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建筑业产品的总和。建筑业总产值包括三部分内容:a、建筑工程产值,是指列入建筑工程预算内的各种工程价值。b、安装工程产值,是指设备安装工程价值,不包括被安装设备本身价值。c、其他产值,是指建筑业总产值中除建筑工程、安装工程以外的产值。包括房屋构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总包企业向分包企业收取的管理费以及不能明确划分的施工活动所完成的产值。
(3)税金:包括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和管理费用中的税金。
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是指因从事建筑业生产活动,取得工程价款结算收入而按规定应该交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以及随同营业税金一并计算交纳的教育费附加等。
管理费用中的税金,是指企业按照规定支付的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
(4)营业利润: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利润。
2.资料来源。
上述指标取自建筑业基层定期报表C202、C203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