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急性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人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以肺部病变为特征;该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可通过短距离飞沫和飞沫核、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为此,人口聚集的公共场所应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预防性消毒应以保持自然风流通、加强清洁清洗和日常卫生为前提,辅以专业性消毒技术和措施。
一、空气消毒
(一)保持工作生活环境的空气流通,勤开门窗,自然通风换气。据报道,良好的通风可消除80%的微生物,因此,自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至关重要。
(二)做好空调送(排)气管道清洁保养工作,勤清洁空气过滤设施。
(三)当发现传染源时,在疫源地终末消毒后,还应对公共场所采取二氧化氯进行超低容量喷雾,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消毒方法为:二氧化氯加入活化剂活化后,静置15分钟后,稀释至500-1000mg/L,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按15-20ml/立方米喷雾量消毒,关闭门窗30分钟以上。
二、物体表面消毒
(一)做好公共场所物品表面日常清洁卫生工作,每日定期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地面要保持清洁卫生,定期冲洗或擦拭,以除去可能的微生物。
(二)当发现传染源时,在疫源地终末消毒后,还应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具体消毒方法为:采用含有效氯为1000mg/L的含氯消剂、含有效碘为500mg/L的碘伏等消毒剂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一般物体表面或不易擦洗物体表面可用1000mg/L的二氧化氯进行喷雾消毒,或用市售医用型喷雾剂,按说明书操作,喷洒物体表面。
三、餐具用具的消毒
餐具、用具应按常规清洗,采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消毒,并做好保洁工作,以免再次污染。
附件5: 深圳市学校、托幼机构预防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指引
大学(院)校、中学、小学及托幼机构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高发场所,我市少数大、中、小学校也出现了个别病例。为防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我市学校、托幼机构的发生和传播,确保各学校、托幼机构的正常教学有序进行,保障学生健康,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大学(院)校、中学、小学及托幼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的预防控制工作。
一、尽可能打开门窗,保持课室、教研室、宿舍(午休室)和其它功能活动室等室内场所的空气流通;尽量不使用空调,如确需使用空调设备的场所,必须做好空调送(排)气管道清洁保养工作,勤清洁空气过滤设施,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量;通风不良好场所,要安装排风设备,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
二、加强常规清洁卫生,做好学校室内外环境的清洁;疏通各种排污管道及下水道,保证排污管道不泄漏。
三、建立晨检制度,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员工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要及时通知家属送其到医院检查治疗,如经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出院后要留在家中休息一周,病情确无反复方可回校;有寄宿的学校,对病人同宿舍人员或密切接触者隔离进行医学观察两周,隔离场所应选定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并保证被隔离人员的正常生活所需。
四、家庭成员中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员工,建议学校动员其留家观察10天,检查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症状后再回校上课(班);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员工进行健康调查,了解其目前的健康状况,以免个别家庭担心被歧视而隐瞒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情;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症状不准带病坚持上学(班),以免导致在校内暴发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掌握预防知识,增强个人防护意识,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教育学生注意勤洗手,不要用手触摸嘴唇和揉眼睛,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合理的休息。
在学校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期间,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及时沟通,公布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应对措施,让家长对其小孩的上学与否具有一定的选择权,不应强行要求或鼓励学生按时返校上课。
六、对出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学校,应组织教职员工配合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疫点随时消毒与终末消毒工作,并在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做好校园区预防性消毒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保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
附件6: 深圳市学校、托幼机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指引
为做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预防性消毒工作,确保各学校、托幼机构的正常教学有序进行,保障学生健康,特制定本指引。
本指引适用于大学(院)校、中学、小学及托幼机构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间的预防消毒工作。
预防性消毒应以保持自然风流通、加强清洁清洗和日常卫生为前提,同时采用下列专业性消毒技术和措施。
一、各教室、功能室安装无臭氧紫外线灯管进行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室内按10平方米装30W紫外线灯管一支,高度以1.8-2.2米为宜,照射时间为30-60分钟,每天消毒2次。
紫外线灯管的使用应严格控制,指定专人负责,不得由学生随意开关,严禁在室内有人时使用,否则,会引起皮肤发红,眼睛流眼水或红肿。
二、每天放学后,采用二氧化氯对室内空气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消毒一次:2%二氧化氯用活化剂活化后,静置10-15分钟,按1∶20-40倍(0.05%-0.1%)比例用水稀释后,关闭课室门窗,用超低容量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用量:20-25ml/立方米),消毒后30-60分钟,即可开门窗通风;也可采用15%过氧乙酸(用量:7-20ml/立方米)薰蒸2小时,或用2%过氧乙酸(用量:8ml/立方米)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开门窗通风。
二氧化氯是一种广谱、高效、速效。对人、畜无毒无害、消毒过程中无致癌物质(氯化有机物)产生的杀菌消毒。WHO推荐二氧化氯作为安全使用A1级消毒剂,我国已批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我们认为只要严格按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消毒,使用二氧化氯气溶胶喷雾进行场所空气消毒是比较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