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贸部门要加强对食品流通领域的行业指导与管理,整顿和规范食品流通秩序,推进食品流通体制改革。加快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保障食品安全的行业自律机制,强化食品生产经营法人、食品市场主办者、大型超市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实施上市销售食品安全市场责任制。建立具有保障食品安全质量、符合环保要求的销售网络体系,总结推广食品销售“场厂挂钩”和“场地挂钩”,在长沙市建立样板市场,在其他地级市城市积极推行农贸市场改食品超市,在县市级城市基本实现农贸市场“退路进厅”。
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进口食品的检疫审批,把好进口畜禽产品的检疫审批关。严禁从有疯牛病等病症的疫区进口食品加加强对进口婴幼儿食品和保健食品检验检疫,未经检验检疫和不合格的进口食品不予签发放行证书。协同卫生、工商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进口食品,重点是冷冻畜禽产品、饮用酒和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
(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犯罪活动
各级政府要组织工商、卫生、质监、农业、经贸、城管、公安等部门对城乡结合部进行一次普遍检查,取缔非法的米粉、豆腐及豆制品、酱淹菜、腊制品、熟食、儿童食品等加工经营窝点,彻底清除无证照食品生产经营行为。
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品种,如霉变陈米加矿化油抛光的大米、用病死猪肉加工的腊肉、泔水中提取的食用油、用工业酒精掺兑的白酒等,实行集中整治,查处一批加工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添加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等违法案件,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察。
(四)落实餐馆服务行业食品卫生安全措施
卫生部门要对餐饮服务单位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帮助餐馆服务单位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安全责任制。加强学校周边餐馆店、建筑工地临时食堂等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仍达不到卫生要求的,依法予以处罚,直至责令停止经营服务活动。
教育部门要建立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的责任落实到学校主要负责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增加食堂建设投入。
二、实施药品放心工程主要措施
(一)严厉查处无证生产经营行为,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活动
1、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和使用的专项整治。对医疗器械产品标准、使用说明书以及临床验证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对机理不确切、临床上根本不具备治疗功效的产品以及部分日常生活用品冠以医疗作用的产品进行清理,禁止这些产品广告宣传,已注册的应立即撤销其注册证。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许可证年检为主要手段,加强日常监管。依法查处无证生产经营医疗器械,擅自降低生产条件和产品标准,经营、使用无产品注册证、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淘汰的医疗器械以及重复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
2、加强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查处医疗机构药品管理中的违法违规问题。检查医疗机构药品、医疗器械购进渠道是否合法,严厉查处从无证企业或个人手中采购药品、医疗器械。加强对医疗机构药品储存条件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对使用变质、被污染、超过有效期的药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医疗机构未凭本单位医疗处方对外销售药品特别是开架销售药品的检查力度。加大对个人开办的门诊部、诊所超过使用120种药品品种的查处力度。查处违规使用医院制剂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