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1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注:本篇法规中的“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社区健康服务评估指导标准》的通知”、“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加强我市医疗设备维修保养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印发《深圳市卫生系统病人选择医生实施意见》的通知”、“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实施细则》的通知”已被《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废止<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5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发布日期:2008年11月17日 实施日期:2008年11月17日)废止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重新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
 (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1件规范性文件的决定
 (2002年7月16日 深卫发[2002]58号)


  根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组织修订和重新发布市政府及各工作部门规范性文件的通知》(深府办[2001]98号)的要求,我局对2001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对需要继续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作了必要的技术性修改。现决定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等11件规范性文件重新发布。我局2001年12月31日以前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本次未重新发布的,今后不再执行。

        深圳市卫生局、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工作的通知
         (1995年6月13日 深卫医发[1995]91号)

各区卫生局,市、区各医院(卫生院)、市殡葬管理所:
  近年来,我市各医院(卫生院)认真贯彻《广东省卫生厅、民政厅、公安厅关于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的通知》([1991]粤民字第10号)文件精神,在加强太平房管理方面,采取了积极措施。一方面,派专人管理太平房,做到通风、明亮、卫生、防疫;另一方面,建立了太平房的登记、交接、验签工作制度,能及时通知殡仪馆收殓火化,推动了深圳市殡葬改革的深入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管理,特作如下通知:
  一、对在深圳市、区、镇各医院(卫生院)死亡的病人,医院要及时通知殡仪馆收运遗体,不允许其亲友将尸体拉走或偷抬尸体出去土葬。违反规定的要追究医院(卫生院)负责人和有关人员的责任。如发生强行抢抬尸体行为,医院(卫生院)应做好教育劝导工作,并及时报市殡葬管理所协助处理。事主如采用暴力手段或有其他危害社会治安行为的,应立即报辖区派出所处理。
  二、在医院(卫生院)死亡无人认领或通知其亲友后仍不认领的尸体,医院(卫生院)要及时出具死亡证明书并报辖区公安部门备案后,通知殡仪馆收殓。如医院(卫生院)无冰冻冷藏设备,而处理遗体过程中确存在遗留问题的,也应及时通知殡仪馆收殓收藏后,再处理遗留问题,杜绝尸体腐烂发臭现象。
  三、尸体移入太平房后,有关管理人员应做好登记、交接、验签工作,并及时通知殡仪馆收殓,死者亲属应在殡仪馆辩认遗体。太平房管理人员不得利用职权徇私舞弊或收受死者亲属财物,一经发现或经事主举报,予以严肃处理。对死者的遗物,管理人员应清理后及时交还死者亲属。
  四、进一步加强各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的死亡人员登记管理工作。由市殡管所统一制定并发放死亡人员登记薄,各医院(卫生院)太平房的主管部门及管理人员配合市殡葬管理所做好死亡人员的统一登记、建档工作。各医院(卫生院)主管科室应协同殡葬管理人员进行监督、检查,并做好统计登记和上报工作。
  五、死亡的人员,医院(卫生院)要及时出具死亡证明书。殡仪馆凭死亡证明办理火化手续。
  六、凡因患麻风、鼠疫、霍乱、狂犬病或国家列入的甲类传染病死者,医院应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后,通知殡仪馆立即收殓火化,严防细菌传播蔓延。
  七、破除封建迷信,严禁死者亲属在医院的太平房周围为死者烧香、点烛等丧葬活动,提倡文明治丧。
  八、各医院(卫生院)应加强太平房的基本建设管理,增加太平房的基本设施,改善太平房的通风、照明、卫生、防疫条件。
  以上通知,请认真贯彻执行。

      深圳市卫生局关于印发《深圳市肺结核病归口管治办法》的通知
           (1996年5月28日 深卫防[1996]106号)

各区卫生局,市直属医疗卫生单位、驻深医疗单位:
  现将《深圳市肺结核病归口管治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各单位一定要严格按“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手册”和本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肺结核病人的归口管治工作。执行过程中的问题,请随时告知我局。

             深圳市肺结核病归口管治办法

  为加强我市肺结核病的控制工作,全面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提高肺结核病的发现率和治愈率,降低结核病发病率,切实加强结核病人归口管治的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制订本办法。
  一、报告程序
  (一)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含驻深医疗单位、个体开业医生等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下简称责任机构)的各级、各类医务人员为结核病和疑似结核病的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活动性肺结核和新发现的肺外结核(注明部位)或疑似结核病人时,责任报告人应填写门诊日志和结核病登记册,并逐项填写乙类传染病报告卡,除经结核病防治机构确诊者外,一律作疑似病例于接诊12小时内报送入院内传染病报告箱内。
  各医疗机构的预防保健科负责每天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当接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报告时,要认真核查转诊情况,并逐项填写“肺结核病人登记表”,于接诊24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报送或电传至患者或疑似患者户口所在地或流动人口居住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二)个体医疗诊所依上述程序直接由经诊医生报至患者户口所在地或流动人口居住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
  (三)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收到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报告卡后,应指派专人及时了解、掌握和追踪报告对象的转诊、检查和定诊情况。
  (四)市、区级肺结核防治机构应将每月本辖区新定诊的肺结核患者的统计表于次月5日和3日前分别报至同级卫生防疫机构。
  (五)各级卫生防疫机构统计上报的结核病疫情必须以同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定诊或核准的数据为准。
  (六)各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应将每月本辖区的肺结核疑似患者筛查、X线检查、痰检、定诊以及病人的化疗、痰菌变化、管理及转归等项目变动情况于次月5日前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市慢性病防治院。
  (七)市慢性病防治院应于每月7日前将项目情况报市卫生行政部门。
  二、转诊程序
  (一)市、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含慢性病防治院(站)、卫生防疫站结核病控制项目科)为所在地区结核病防治业务的归口管治机构。
  (二)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凡发现肺结核病人或疑似肺结核病人,责任报告人除按上述传染病报告程序向病人户口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报告外,必须耐心做好病人的说服教育工作,宣传结控项目的意义,同时填写一式三联的“深圳市疑似肺结核病转诊单”,将病人及时转诊至其户口所在地的结核病防治机构,一联交可疑患者携带至指定的其户口所在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免费检查;二联由经诊医生所在的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科送至或电传至患者户口所在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三联留作存根备查。所有肺结核病例必须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化疗,其他医疗机构不得截留。
  (三)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对持转诊单前来就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必须热情接待,细致检查,及时排除或予以定诊。
  (四)各区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登记的复治无效、慢性病例和耐(多)药肺结核病例,统一转诊至市慢性病防治院。具体按转诊程序(二)执行。
  (五)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对常住户口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必须执行“发现一个,落实一个,治愈一个”的原则,当接获各级各类医疗、预防、保健机构直接报送或电传来的转诊单而未见可疑肺结核患者来就诊时,在两天内必须派人根据可疑患者的住址、联系电话进行查找和追踪。
  (六)市、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每个月必须根据计划和指标核查辖区肺结核涂阳病人的发现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肺结核疫情漏报、转诊率和转诊到位率的调查,及时将有关情况逐级报卫生行政部门或结核病控制项目办公室。
  三、管治程序
  (一)各区的肺结核病人原则上由各区的结核病防治机构实施督导管治。对传染性的肺结核病人必须实行全程督导管理。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对确诊的本区户口的活动性肺结核病、肺外结核均按结控项目“结核病人(项目)登记本”的要求进行登记;对确诊的非本区户口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不列入“结核病人(项目)登记本”中登记,而直接将病人转至其户口所在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登记管治;对户口和住址不在同一区的肺结核病人,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登记,并根据“方便病人,有效管理”的原则,由其住址所在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及时接收,实施分级管治。
  (二)院外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由市、区、镇(街道)医疗机构、村(工厂企业)医疗机构和指定的医疗机构负责分级督导治疗。其督导员按统一治疗方案,实施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送药到手,看服到口的全程督导管理。涂阴的肺结核病人按项目手册实行全程管理。
  (三)住院留医的肺结核病人,原则上安排在深圳市东湖医院或住院部设有传染科的区级综合医院治疗。上述医院在病人确诊为肺结核后,应在24小时内将乙类传染病报告卡报送至病人户口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住院期间,由收治医院负责按项目要求进行登记,并按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手册规定的统一方案进行抗结核治疗;复治失败或肺外结核病人,可根据病情制订短程化疗方案;每月应向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填报项目工作报表。出院时未治愈的病人,由医院负责转至病人户口所在地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继续进行院外治疗和管理,并移交有关病情、治疗和管理等资料。
  (四)免费治疗管理对象(含院外及住院肺结核病人)由责任单位实施全程督导,并由辖区的结核病防治机构按方案要求,提供免费药物;自费的对象由病人按方案购药,予以治疗,由责任单位实施全程管理。
  (五)院外与住院的肺结核病人的督导管理费由各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按要求发放。
  (六)市、区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负责辖区肺结核病人的发现、诊断、报告和管理工作的培训,督导和管理。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