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查内容
按照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标准规范、按需设置,整体协调、互补共享的原则设立指标体系。主要反映26个方面的内容:
(一)工业企业基本情况;
(二)财务状况;
(三)生产情况;
(四)主要工业产品产、销、存情况;
(五)工业企业能源利用情况;
(六)主要工业技术经济指标;
(七)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
(八)主要工业生产设备技术状况;
(九)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质量;
(十)工业企业劳动情况;
(十一)工业企业科技情况;
(十二)工业企业投资状况;
(十三)绿色食品工业情况;
(十四)工业企业集团状况;
(十五)工业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情况;
(十六)工业企业景气调查;
(十七)工业产权改革情况;
(十八)工业企业出口情况;
(十九)工业产品价格情况;
(二十)工业企业原材料利用状况;
(二十一)调整改造项目进度动态;
(二十二)五大产业群运行动态;
(二十三)重大政策信息;
(二十四)专项调查;
(二十五)东北等地区工业指标对比;
(二十六)综合评价体系。
三、信息发布遵循把握准确性,提高科学性,增强时效性,树立权威性,加强协作性的原则,利用现行的统计报表报送渠道和信息来源渠道分步进行。
(一)信息发布周期。
1.月度信息。由生产情况,财务情况,五大产业群运行情况,产、销、存情况,投资情况,出口情况,价格情况组成。月后10日前发布。
2.季度信息。由能源利用、劳动情况、企业景气、东北等地区工业指标对比组成。季后10日前发布。
3.半年信息。由企业集团、现代企业制度试点情况、绿色食品工业情况组成。报告期后10日前发布。
4.年度信息。由企业基本情况、科技情况、综合评价体系组成。年后30日前发布。
5.不定期信息。由产权改造、项目进度情况、重大政策信息及专项调查组成。不定期发布。
6.普查周期信息。由技术经济指标、生产能力、生产设备技术状况、产品质量、工业企业原材料利用状况组成。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发布时间。
(二)信息发布形式。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专报等信息发布渠道,重视通过新闻媒体开展社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