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区域经济发展加快。
在全市经济继续向好的情况下,各区(县级市)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不断培育新的增长点。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继续领跑全市,初步测算上半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6亿元,增长30%;工业总产值373.4亿元,增长46.4%;外贸出口12.9亿美元,增长48.3%;固定资产投资31.3亿元,增长2.9倍,其中广州科学城完成投资15.9亿元,成为投资增长的新亮点。南沙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进展加快,蕉门河整治及黄阁大道、广州港南沙港区一期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正按计划顺利推进,美国艾利、德国巴斯夫、瑞士龙沙等一批著名跨国公司相继落户。越秀、黄埔、番禺、花都、从化等区(县级市)经济增长提速,上半年GDP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一批工业园区工业增势迅猛,黄埔、天河、从化、东山等工业总产值增速都在26%以上,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对全市工业支撑效应明显增强。
(六)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在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71.2亿元,增长35.6%,其中利润总额93.3亿元,增长48.2%,分别比一季度快13.9个和21.3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7.7%,亏损幅度比去年同期减少6.3个百分点;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达159.9,同比提高18.4个点,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81.4元,增长11.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48.5亿元,比年初增加315.7亿元。上半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26.4%,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继续较快增长。
在遭受非典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我市经济发展仍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确实来之不易。这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坚持一手抓抗击非典,一手抓经济发展,果断决策、周密部署,最大限度化解疫情的负面影响;得益于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我市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得益于我市经济自主增长活力、抗波动能力、经济持续发展动力的进一步增强;得益于工业强势推动和投资、出口两支力量的有力拉动。
但是,在经济发展基本面普遍趋好的形势下,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我国新一轮发展周期中,区域之间、城市之间呈现出百舸争流、竞相发展的态势,与国内一些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我市在工业、出口、利用外资的规模、增长速度上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上半年,我市工业总产值增速与天津、上海等城市相比落后4-5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增速分别低于全国、全省14个和5.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增速比苏州低48.5个百分点。同时,我市经济运行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非典疫情对经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消费需求受到阶段性抑制,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1.8亿元,增长7.7%,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旅游、餐饮、酒店、运输等行业普遍受挫,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越秀、荔湾等商贸服务业比重较高的城区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畜牧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农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3%,加大了农民增收难度。目前非典疫情虽已被控制,但病原体及传播渠道尚未研究清楚,疫情的隐患仍未消除。二是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是电力供应趋紧、一些发展快的区域工业用地不足以及钢材、水泥等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等,应引起高度关注。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