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督导评估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 督导评估要点及要求 │ 分值 │ 计分办法 │自评得分│省评得分│
│ │ │ ├──┬─┼────────────────┬────┼──┬─┼──┬─┤
│ │ │ │ F │NF│ F │NF │ F │NF│ F │NF│
├─────┼─────┼───────────────────┼──┼─┼────────────────┼────┼──┼─┼──┼─┤
│A1 管理 │B1 以县 │1.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农村 │10 │ │市、县下发文件、有实际措施,成 │ │ │ │ │ │
│体制 │为主体制 │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和《山东省人民│ │ │效显著,计10分。否则按8、6、3 │ │ │ │ │ │
│(F 70分) │(F 70分) │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2]28号文件│ │ │分三档计分。 │ │ │ │ │ │
│ │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精神,│ │ │ │ │ │ │ │ │
│ │ │采取切实措施落实“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 │ │ │ │ │ │ │ │
│ │ │制。 │ │ │ │ │ │ │ │ │
│ │ ├───────────────────┼──┼─┼────────────────┼────┼──┼─┼──┼─┤
│ │ │2.按上述文件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明确 │20 │ │①市及所辖县均有明文规定,计10 │ │ │ │ │ │
│ │ │和落实了市、县、乡政府及村的职责。 │ │ │分,只要有1个县未明确的计。分 │ │ │ │ │ │
│ │ │ │ │ │。②职责落实情况按10、8、5分三 │ │ │ │ │ │
│ │ │ │ │ │档计分。 │ │ │ │ │ │
│ │ ├───────────────────┼──┼─┼────────────────┼────┼──┼─┼──┼─┤
│ │ │3.所辖县中小学校长、教师均由县教育行 │25 │ │①所辖县均上收到县管理计5分, │ │ │ │ │ │
│ │ │政部门管理,并依法行使对中小学校长的选│ │ │否则扣5分。②所辖县教育部门行 │ │ │ │ │ │
│ │ │拔、任用、培训、考核、交流和中小学教师│ │ │使职能全部落实的计20分(必须是 │ │ │ │ │ │
│ │ │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 │ │各项职能全部落实);否则,计分 │ │ │ │ │ │
│ │ │流、考核等项管理职能。 │ │ │=18÷所辖县数×职能全部落实 │ │ │ │ │ │
│ │ │ │ │ │的县数。 │ │ │ │ │ │
│ │ ├───────────────────┼──┼─┼────────────────┼────┼──┼─┼──┼─┤
│ │ │乙省政府办公厅鲁政办发[2002]44号文件下│15 │ │达到要求计15分。否则计。 │ │ │ │ │ │
│ │ │发后,无违反编制管理规定超编制聘用人员│ │ │分。 │ │ │ │ │ │
│ │ │现象。 │ │ │ │ │ │ │ │ │
├─────┼─────┼───────────────────┼──┼─┼────────────────┼────┼──┼─┼──┼─┤
│A2 监督 │B2 依法 │1.建立实施了对政府教育工作、对中小学 │15 │ │①建立督导评估制度按5、3、2、0分│ │ │ │ │ │
│机制 │监督 │校和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评估制│ │ │四档计分: │ │ │ │ │ │
│(F 50分) │(F 20分) │度,督导工作开展好。 │ │ │②督导工作开展按10、8、5、2分 │ │ │ │ │ │
│(NF 20分) │ │ │ │ │四档计分。 │ │ │ │ │ │
│ │ ├───────────────────┼──┼─┼────────────────┼────┼──┼─┼──┼─┤
│ │ │2.建立实施了义务教育工作报告制度和教 │ │ │ │ │ │ │ │ │
│ │ │师工资发放情况通报制度;设立了拖欠教师│5 │ │按5、3、2、0分四档计分。 │ │ │ │ │ │
│ │ │工资举报电话。 │ │ │ │ │ │ │ │ │
│ ├─────┼───────────────────┼──┼─┼────────────────┼────┼──┼─┼──┼─┤
│ │B3 学校 │市、县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学校│10 │ │按10、8、6、2分四档计分。年内市 │ │ │ │ │ │
│ │安全 │安全工作到位,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 │ │域内有较大安全责任事故的计0分。 │ │ │ │ │ │
│ │(F 10分) │ │ │ │ │ │ │ │ │ │
│ ├─────┼───────────────────┼──┼─┼────────────────┼────┼──┼─┼──┼─┤
│ │B4 奖惩 │1.把对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 │10 │10│达到要求计10分,不达要求计0分。 │市发文 │ │ │ │ │
│ │机制 │对县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 │ │ │ │建立了 │ │ │ │ │
│ │(F 20分) │容。 │ │ │ │制度计 │ │ │ │ │
│ │(NF 20分) │ │ │ │ │10分。 │ │ │ │ │
│ │ ├───────────────────┼──┼─┼────────────────┼────┼──┼─┼──┼─┤
│ │ │2.建立了对义务教育工作先进县、乡表彰 │10 │10│建立了评选先进的制度计5分;有物 │市发文 │ │ │ │ │
│ │ │奖励制度。 │ │ │质或奖金奖励计5分。否则相应计。 │建立了 │ │ │ │ │
│ │ │ │ │ │分。 │制度计 │ │ │ │ │
│ │ │ │ │ │ │10分。 │ │ │ │ │
├─────┼─────┼───────────────────┼──┼─┼────────────────┼────┼──┼─┼──┼─┤
│A3 教育 │B5 教师 │按国家和省定标准,对教师工资实行全 │70 │50│①所辖县均在县域内统一标准,计15│所辖县 │ │ │ │ │
│投入 │工资 │额预算,不留缺口;县域内教师工资统一 │ │ │分;否则,计分=12÷所辖县数×统│均比 │ │ │ │ │
│(F 300分) │(F 70分) │标准;按月足额发放。 │ │ │一标准县数。 │2002年 │ │ │ │ │
│(NF 230分)│(NF 50分) │ │ │ │②所辖县均达到省标准计40分;否则│提高教 │ │ │ │ │
│ │ │ │ │ │,计分=38÷所辖县数×达到省标准│师工资 │ │ │ │ │
│ │ │ │ │ │县数。所辖各县均达到国家标准计30│标准计 │ │ │ │ │
│ │ │ │ │ │分;否则,计分=28÷所辖县数×达│50分。 │ │ │ │ │
│ │ │ │ │ │到国家标准县数。所辖县均能够按市│否则计 │ │ │ │ │
│ │ │ │ │ │规定标准统一按时发放计25分,否则│分=40 │ │ │ │ │
│ │ │ │ │ │计分;20÷所辖县数×按地方标准发│÷所辖 │ │ │ │ │
│ │ │ │ │ │放县数。 │县数× │ │ │ │ │
│ │ │ │ │ │③所辖县均按省标准2002年以来不拖│提高标 │ │ │ │ │
│ │ │ │ │ │欠计15分;否则,每有1县拖欠扣5分│准县数。│ │ │ │ │
│ │ │ │ │ │,扣完15分止。 │ │ │ │ │ │
│ ├─────┼───────────────────┼──┼─┼────────────────┼────┼──┼─┼──┼─┤
│ │B6 政府 │1.近2年预算内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 │20 │20│达到要求计20分,不达要求计0分。 │比2002年│ │ │ │ │
│ │拨款 │ │ │ │ │每提 高│ │ │ │ │
│ │(F 60分) │ │ │ │ │1%计1分│ │ │ │ │
│ │(NF 50分) │ │ │ │ │,最多计│ │ │ │ │
│ │ │ │ │ │ │20分。 │ │ │ │ │
│ │ ├───────────────────┼──┼─┼────────────────┼────┼──┼─┼──┼─┤
│ │ │2.近2年财政总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40 │30│达到要求计40分;每降低1%扣10分 │比2002年│ │ │ │ │
│ │ │年提高。 │ │ │,最多扣30分。 │每 提高│ │ │ │ │
│ │ │ │ │ │ │1%计6分│ │ │ │ │
│ │ │ │ │ │ │,最多计│ │ │ │ │
│ │ │ │ │ │ │30分。 │ │ │ │ │
│ ├─────┼───────────────────┼──┼─┼────────────────┼────┼──┼─┼──┼─┤
│ │B7 多渠 │1.按规定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并足 │10 │ │①足额征收计5分,应征数额每少1%│ │ │ │ │ │
│ │道筹资 │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 │ │ │扣1分,扣完5分止。 │ │ │ │ │ │
│ │(F 60分) │ │ │ │②足额拨付计5分,应拨付教育每减 │ │ │ │ │ │
│ │(NF 50分) │ │ │ │少1%扣2分,扣完5分止。 │ │ │ │ │ │
│ │ │ │ │ │③未拨付教育部门使用该条计0分。 │ │ │ │ │ │
│ ├─────┼───────────────────┼──┼─┼────────────────┼────┼──┼─┼──┼─┤
│ │ │2.①按省规定对城镇就业职工按其工资的1│40 │30│①达到要求计20分。应征数额每减 │四项教育│ │ │ │ │
│ │ │%(500元以下)、2%(500元以上)征收义务 │ │ │少1%扣1分,扣完10分止;每少拨 │费征收总│ │ │ │ │
│ │ │教育费,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②根据│ │ │付1%给教育部门使用扣1分,扣完 │额每比 │ │ │ │ │
│ │ │当地规定,在城镇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率征│ │ │10分为止;未拨付教育部门使用的 │2002年提│ │ │ │ │
│ │ │收职业教育费,并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 │ │,该项计0分。 │高1%计 │ │ │ │ │
│ │ │③对宾馆、旅社、招待所、饭店按住宿标准│ │ │②达到要求计10分。应征数额每减 │2分,最 │ │ │ │ │
│ │ │加收3%的教育费,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 │ │ │少5%扣1分,扣完5分止。每少拨 │多计30分│ │ │ │ │
│ │ │。④对水产品在特产税中加收1%的教育费 │ │ │付1%给教育部门使用扣1分,扣完 │。未拨付│ │ │ │ │
│ │ │,足额拨付教育部门使用。(5分) │ │ │5分为止;未拨付教育部门使用 │教育部门│ │ │ │ │
│ │ │ │ │ │的,该项计0分。 │使用的不│ │ │ │ │
│ │ │ │ │ │③④达到要求分别计5分,否则计0 │得分。 │ │ │ │ │
│ │ │ │ │ │分。 │ │ │ │ │ │
│ │ ├───────────────────┼──┼─┼────────────────┼────┼──┼─┼──┼─┤
│ │ │3.政府积极鼓励捐资助学,效果好。 │10 │20│按10、8、5、0分四档计分。 │捐资数额│ │ │ │ │
│ │ │ │ │ │ │每比2002│ │ │ │ │
│ │ │ │ │ │ │年增加10│ │ │ │ │
│ │ │ │ │ │ │万元计1 │ │ │ │ │
│ │ │ │ │ │ │分,最 │ │ │ │ │
│ │ │ │ │ │ │多计20 │ │ │ │ │
│ │ │ │ │ │ │分。 │ │ │ │ │
│ ├─────┼───────────────────┼──┼─┼────────────────┼────┼──┼─┼──┼─┤
│ │B8 总投入 │2003年教育总投入不低于2001年。 │20 │50│达到要求计20分。不达要求计。分。│比2002年│ │ │ │ │
│ │(F 20分) │ │ │ │ │每提高1 │ │ │ │ │
│ │(NF 20分) │ │ │ │ │%计10分│ │ │ │ │
│ │ │ │ │ │ │,最多计│ │ │ │ │
│ │ │ │ │ │ │50分。 │ │ │ │ │
│ ├─────┼───────────────────┼──┼─┼────────────────┼────┼──┼─┼──┼─┤
│ │B9 生均 │预算内财政拨付的生均公用经费,小学不低│60 │60│①达到要求计40分,小学、初中生均│小学、初│ │ │ │ │
│ │公用经费 │于30元,初中不低于40元。 │ │ │公用经费每降低5元,相应各扣5分,│中比2002│ │ │ │ │
│ │(F 60分) │ │ │ │各扣完20分止,②小学、初中每高10│年每提高│ │ │ │ │
│ │(NF 60分) │ │ │ │元,相应各加5分,最多各加10分。 │5元相应 │ │ │ │ │
│ │ │ │ │ │ │各计5分 │ │ │ │ │
│ │ │ │ │ │ │,最多 │ │ │ │ │
│ │ │ │ │ │ │各计30 │ │ │ │ │
│ │ │ │ │ │ │分。 │ │ │ │ │
│ ├─────┼───────────────────┼──┼─┼────────────────┼────┼──┼─┼──┼─┤
│ │B10 教育 │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定期审计和检查,无挤│20 │20│市定期审计、检查计4分,否则计0分│无统筹、│ │ │ │ │
│ │经费管理 │占、挪用、统筹教育经费现象。 │ │ │;市、县无挪用、统筹分别计8分, │挪用计 │ │ │ │ │
│ │(F 20分) │ │ │ │否则,相应各扣8分。 │20分。否│ │ │ │ │
│ │(NF 20分) │ │ │ │ │则,市纠│ │ │ │ │
│ │ │ │ │ │ │正挪用,│ │ │ │ │
│ │ │ │ │ │ │统筹计10│ │ │ │ │
│ │ │ │ │ │ │分,所辖│ │ │ │ │
│ │ │ │ │ │ │县纠正按│ │ │ │ │
│ │ │ │ │ │ │10、6、 │ │ │ │ │
│ │ │ │ │ │ │3、0分四│ │ │ │ │
│ │ │ │ │ │ │档计分。│ │ │ │ │
│ │ │ │ │ │ │市不纠正│ │ │ │ │
│ │ │ │ │ │ │,此条计│ │ │ │ │
│ │ │ │ │ │ │0分。 │ │ │ │ │
│ ├─────┼───────────────────┼──┼─┼────────────────┼────┼──┼─┼──┼─┤
│ │B 11纠正 │无乱收费现象。 │ 10│ │达到要求计10分。查实有乱收费的 │ │ │ │ │ │
│ │乱收费 │ │ │ │扣10分。 │ │ │ │ │ │
│ │(F 10分) │ │ │ │ │ │ │ │ │ │
├─────┼─────┼───────────────────┼──┼─┼────────────────┼────┼──┼─┼──┼─┤
│A4 危房 │B 12危改 │上级拨付的危房改造资金全部拨付到位,并│20 │20│各项资金及时拨付教育部门,且管理│视市、县│ │ │ │ │
│改造 │资金 │有一定的配套资金。 │ │ │使用好,按20、15、10、0分四档计 │配套资金│ │ │ │ │
│(F 50分) │(F 20分) │ │ │ │分。 │金额按20│ │ │ │ │
│(NF 50分) │(NF 20分) │ │ │ │ │、15、10│ │ │ │ │
│ │ │ │ │ │ │、0分四 │ │ │ │ │
│ │ │ │ │ │ │档计分。│ │ │ │ │
│ ├─────┼───────────────────┼──┼─┼────────────────┼────┼──┼─┼──┼─┤
│ │B 13工程 │按规划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各级各类学校校│30 │30│①按规划完成了危改任务计25分,校│据完成规│ │ │ │ │
│ │进展 │舍完好,无危房;校舍管理有关资料齐全、│ │ │舍存有危险因素按5—20分酌情扣分 │划任务情│ │ │ │ │
│ │(F 50分) │规范。 │ │ │;②新建校舍管理资料齐全、规范计│况按20、│ │ │ │ │
│ │(NF 40分) │ │ │ │5分,缺少质检部门质量鉴定报告扣5│15、10、│ │ │ │ │
│ │ │ │ │ │分。 │5分四档 │ │ │ │ │
│ │ │ │ │ │存有D级危房仍在使用此条不得分。 │计分。超│ │ │ │ │
│ │ │ │ │ │ │额完成到│ │ │ │ │
│ │ │ │ │ │ │2003年的│ │ │ │ │
│ │ │ │ │ │ │规划任务│ │ │ │ │
│ │ │ │ │ │ │的酌情加│ │ │ │ │
│ │ │ │ │ │ │分,最多│ │ │ │ │
│ │ │ │ │ │ │加10分。│ │ │ │ │
├─────┼─────┼───────────────────┼──┼─┼────────────────┼────┼──┼─┼──┼─┤
│A5 统筹 │B 14义务 │1.巩固发展“两基”成果有规划、有措施 │ │ │达到要求计10分。无具体规划措施扣│ │ │ │ │ │
│教育发展 │教育 │,有明显成效。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 │10 │ │5分,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每低0.5 │ │ │ │ │ │
│(F 130分) │(F 50分) │,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以上。 │ │ │%扣1分,低于99%扣2分;初中适龄│ │ │ │ │ │
│(NF 10分) │ │ │ │ │人口入学率每低1%扣1分,扣完3分 │ │ │ │ │ │
│ │ │ │ │ │止。 │ │ │ │ │ │
│ │ ├───────────────────┼──┼─┼────────────────┼────┼──┼─┼──┼─┤
│ │ │2.采取积极措施制止辍学。小学在校生年 │15 │ │①县、乡、校落实了制止中小学生辍│ │ │ │ │ │
│ │ │巩固率保持在99%以上,初中在校生年巩固│ │ │学责任制,计2分。②政府筹措资金 │ │ │ │ │ │
│ │ │率保持在98%以上。 │ │ │建立和实行了对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 │ │ │ │ │
│ │ │ │ │ │制度,计3分。③小学年巩固率99% │ │ │ │ │ │
│ │ │ │ │ │以上计2分,低于99%计0分;初中年│ │ │ │ │ │
│ │ │ │ │ │巩固率98%以上计8分,每低1%扣4 │ │ │ │ │ │
│ │ │ │ │ │分。扣完8分止。 │ │ │ │ │ │
│ │ ├───────────────────┼──┼─┼────────────────┼────┼──┼─┼──┼─┤
│ │ │3.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25 │ │按25、15、10、5分四档计分。 │ │ │ │ │ │
│ ├─────┼───────────────────┼──┼─┼────────────────┼────┼──┼─┼──┼─┤
│ │B 15高中 │采取积极措施发展高中段教育,普及程度不│20 │10│高中段入学率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计│入学率比│ │ │ │ │
│ │教育 │断提高。 │ │ │15分;否则,入学率每低1%扣5分,│2002年提│ │ │ │ │
│ │(F 20分) │ │ │ │扣完15分止。入学率高于70%加5分 │高计10分│ │ │ │ │
│ │(NF 10分) │ │ │ │。 │。 │ │ │ │ │
│ ├─────┼───────────────────┼──┼─┼────────────────┼────┼──┼─┼──┼─┤
│ │B16 职成 │积极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多形式培养│20 │ │按20、15、10、5分四档计分。 │ │ │ │ │ │
│ │教育 │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成绩显著。 │ │ │ │ │ │ │ │ │
│ │(F 20分) │ │ │ │ │ │ │ │ │ │
│ ├─────┼───────────────────┼──┼─┼────────────────┼────┼──┼─┼──┼─┤
│ │B17 民办 │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有实际措施,有明│10 │ │按10、8、5、3分四档计分。 │ │ │ │ │ │
│ │教育 │显成效。 │ │ │ │ │ │ │ │ │
│ │(F 10分) │ │ │ │ │ │ │ │ │ │
│ ├─────┼───────────────────┼──┼─┼────────────────┼────┼──┼─┼──┼─┤
│ │B 18总体 │1.中小学、职业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切合实 │10 │ │有规划计2分;布局调整进展按8、6 │ │ │ │ │ │
│ │教育效益 │际,并积极实施取得明显进展和实效。 │ │ │、3、0分四档计分。 │ │ │ │ │ │
│ │(F 30分) ├───────────────────┼──┼─┼────────────────┼────┼──┼─┼──┼─┤
│ │ │2.加强中小学薄弱学校建设有实际措施, │10 │ │薄弱学校建设按10、8、5、3分四档 │ │ │ │ │ │
│ │ │有明显成效。 │ │ │计分。检查中发现有明显的薄弱学校│ │ │ │ │ │
│ │ │ │ │ │1所以上,该条计0分。 │ │ │ │ │ │
│ │ ├───────────────────┼──┼─┼────────────────┼────┼──┼─┼──┼─┤
│ │ │3.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10 │ │按10、8、5、3分四档计分。 │ │ │ │ │ │
│ │ │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 │ │ │ │ │ │ │ │
└─────┴─────┴───────────────────┴──┴─┴────────────────┴────┴──┴─┴──┴─┘